美文网首页
文明的救赎:心中的明月‖读《消失的地平线》

文明的救赎:心中的明月‖读《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 蒋豆豆呀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22:20 被阅读6次

再读一遍更是觉得好像在听喇嘛们诵经一样的让人心净。

文明的救赎:心中的明月‖读《消失的地平线》

如果说要推荐这本书的话,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作者如与灵魂对话的文述,詹姆斯·希尔顿的文字如同香格里拉一样透着神秘力量让人不由的放松。《消失的地平线》在探险故事的外壳之中,更是藏着一个引人深思的,关于生命价值的严肃内核。书中的故事本身是架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乌托邦构想,但是它内在的精神力量就像救赎文明的曙光直达人心。每读到一处香格里拉的影子,我就会忍不住先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脑海里享受一番。

在故事中,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幽深静谧的峡谷,宁静的湖泊,净如明镜的天空,月蓝色祥和的夜空,庄严辉煌的庙宇。更是有善良、热情的村民毫无保留的接纳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中庸之道的冷静,喇嘛们忘却世俗的姿态。每个人心中停泊的似乎只有这日、月,这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的释义。

四位不同身份的旅客,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对待事件的不同态度推动着故事发展,他们每个人身上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引人思考。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之外,作者更是夹杂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隔阂,将人物之间的问题放大到民族文化问题,这也正是写作者在作品中要追寻的答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作背景之下,西方文明正是受挫之时,战火的洗劫使整个欧洲满身伤痕。而很多人的精神也是被各种打击与创伤,整个就是灰蒙蒙的困境之中。而咋这样的危境之下,神圣的香格里拉就如同一汤灵药一样救治着人们。书中人物的对话中,作者也是一直提到东方的中庸之道,作者也是想试图以中庸之道医治西方受枪炮伤害的伤口。在战争淹没的世界里,香格里拉,东方的喇嘛们正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成为人类文明救赎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

  • 文明的救赎:心中的明月‖读《消失的地平线》

    再读一遍更是觉得好像在听喇嘛们诵经一样的让人心净。 如果说要推荐这本书的话,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作者如与灵魂对话的...

  • 读《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满月照耀着卡拉卡尔的峰巅 峰巅上的雪光 清浅 微寒 此刻,伟大的佩罗 端居在香格里拉的寺院 ...

  • 读《消失的地平线》

    七月,有幸去到云南旅游,但因为高反,并未去到香格里拉最美的地方——稻城亚丁。在旅游途中,看介绍《消失的地平线》所描...

  • 读 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人笔下认识中国。刚开始还有些做东道主的喜悦和热情,后来因为对香格里拉实在不了解,便坦然做了个旅者...

  • 从未消失的地平线——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在还未深入了解本书之前,仅仅只是对于这个名字很好奇,读完小说之后就更好奇了,一个英国的作者在没有到过中国藏区的情况...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在看《消失的地平线》时,对其中人的精神世界很感兴趣。 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男主内心活动。 他明明已经厌倦了外界的纷争,...

  •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

    初读这篇小说时候就被前言吸引住了,书中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架飞机被劫,其中有4人在上面,可是这件事似乎牵涉到...

  • 读《消失的地平线》||“适度”的美德

    《消失的地平线》是1933年4月由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

  • 无望的美——读《消失的地平线》

    又一次完成"地铁时间"的聚合,断续读完了《消失的地平线》。 几次认为不值得一读,因为在前半部的行文中,每每能看到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明的救赎:心中的明月‖读《消失的地平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zu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