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周五的《奇葩说》的辩题是“外卖小哥惹毛我,要不要投诉他”。这个话题我非常喜欢,感觉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洞口,望进去里面却是别有洞天;看起来极其简单的一件小事,可以延展的深度却非常大。
两周前,我的同事身上还刚发生了一件和外卖小哥有关的真事儿:雨天的早高峰开车,撞到了骑助动车闯红灯的外卖小哥。原本应该是外卖小哥全责,然而毕竟人家是助动车,一被撞已经是人仰车翻,谁知道小哥爬起身来第一反应不是看看身上伤哪不是推诿责任而是和我的同事道歉说,不好意思,送外卖赶时间,晚了要被扣钱的。这事儿一度在我们心里掀起一阵波澜,理解外卖小哥们的求生不易,更惊讶于外卖公司的一个小小“晚送到就扣奖金”的制度设计对小哥这群人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可能超速可能闯红灯可能不顾道路安全甚至可能不顾性命。听到这个故事的当时,别说投诉外卖小哥,为了替他们照顾他们的生命安全,我差点都要立下誓言下雨不叫外卖了。
当然,这个事件,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洞口”。而辩论中,正反两方给出的观点和事例就更多了,让我们看到了关于大家看待外卖小哥、看待投诉、看待情绪发泄、看待企业制度设立的各种角度,方方面面。以一个角度切入看社会,以一斑窥全豹,这本身就是《奇葩说》这个节目有趣和有意义的地方。
然而,这一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临了结束前,何炅说的一句话:“赞美可以脱口而出,伤害要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如此简单,但它像是唤起了我内心的某种共鸣,突然之间大脑如过电影般开始高速旋转回想,关于“脱口而出”和“三思而后行”的各种联想和延展。和上面说的一斑窥豹一样,这两个词,也不简单。
首先,“赞美可以脱口而出,伤害要三思而后行”说的像是两种表达方式。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培训课程里讲师也总是说正面反馈要及时给,负面反馈要考虑周全表达方式。只是,真实的生活里,有太多人做不到,甚至,正好相反。
我是一个特别直脾气的人,连最亲近的朋友,有时候都会因为我“脱口而出”的舌剑而被伤到;尽管从十年以前就开始不时收到善意的提醒,若干年过去了,我好像依然没有改掉这个陋习,虽然发生的频率确实因为年纪见长而降低了一些。年龄见长带来的副作用,不光光是会收敛爆裂的脾气磨平毒舌,同时还会让人因为看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考虑到更多。若干年后我终于发现这种脱口而出地言语攻击并不是什么“直言善谏敢于表达”的优点,而是只看到片面信息就妄自做下自己的决断还要施加于人的恶习;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我们总是越习惯脱口而出地伤害对方;似乎少了安全距离,可以卸下防备,这种伤害就来得越发容易;但是,明明对方对这伤害更无招架之力,更伤透心扉啊;况且,明明这样亲密的人,是我此生最重要的一些家人和伴侣,我们却总是“脱口而出”地就将对方向远离自己的方向推去。
然而相反的是,即便活了三十几年,我的印象里却几乎不记得父母有对我的当面表扬,表达爱,就更没有了。他们对于我的所有情感,我都只能从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骄傲自豪的神情里自己猜测和体会,同样的,我也很难对他们表达我对于他们的情感——说不出口“爱”这个字。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赞美、欣赏、爱就是无法脱口而出”的表达方式归咎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甚至可以说这是“含蓄、谦虚、内敛”的文化带来的结果;但也无法避免因为这样的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长久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不自信、相互揣测、内心敏感的状态之下。
除了表达方式,其实“脱口而出”和“三思而后行”更深一层的意义,应该是思考和行为模式。而这,比表达方式的影响作用更大。
你说,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和道路,我们是应该“脱口而出”般的迅速行动?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作为一个混迹职场培训领域的人,我只能回答你,两种风格的教育,我们都在同时接受。
从“系统思考”或者说“前瞻性思考”的角度,我们必须要学会“三思而后行”;我们已经太习惯于快节奏的思考、行动;生怕想多了就被他人占了先机,错过了黄金位置;然而真的快速行动之后,前行一段,往往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轻则需要不断地“亡羊补牢”,重则这步死棋其实是从一开始走第一步时就已经注定会发生的;因此,“三思而后行”的理念是在提醒我们,放慢思考,冷静下来,给自己多一些规划,设想得更长远一些;而后再举步。
而另一股思潮又袭来了,叫“敏捷思维”;它教我们快速推进行动,不要闭门造车,从一个“原型”开始就走出去,然后再不断获取的外界反馈中快速迭代,是名副其实的“脱口而出”。如果没有“敏捷”,没有“脱口而出”,也许创新就更难发生了,因为总是有太多想不清的牵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横在前方;没有大胆地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也不会有那么多成功“吃到螃蟹”的例子。
哪种理念正确?也许,它们本质上就并不冲突。只是我们需要自己学习同时借鉴和运用两者。生活琐事亦然,而如果你在做的还是是带领一个团队,运作一个企业的需要更大责任和担当的大事,那么“脱口而出”和“三思后行”,就更加是一门值得不断回味和学习的功课了。
赵海懿
2017年4月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