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認真閱讀紅樓夢時,在第四十多回的部分,總有點心裡發毛的感受。覺得這些女人都好會說話,又覺得她們到底是感情好呢還是感情不好?這話語的表面意思是善意或出自相熟的表達或根本針鋒相對?隱含的意思是真有其意或是讀者想太多?人與人之間要能真誠信任簡單往來,是否如此困難?
曾經過於單純在尋找一個絕對的「解答」,然世上哪裡有絕對?做一件事背後隱藏的動機,怎麼可能只有一個?第45回不斷的讓我們看到人情往來、人情世故、人際經營在進與退之間微妙的平衡,即使是讓人不覺得具有什麼攻擊力的李紈,也能在掌家的王熙鳳手裡逼出一把銀子。
今天如果你是平兒,會在心裡感激涕零(出於什麼原因感激?)李紈替自己出頭,記著王熙鳳曾經對她的不信任與打罵,日後重要時機落井下石?還是戒慎恐懼後頭王熙鳳可能藉故秋後算帳而時時畏首畏尾度日?或清楚明白自己不過是多方角力下的棋子,而能守好自己的份際以全自身?
或者今天你無意間被推出來扮演了眾位小姐的角色,並不有心以身分權勢壓人,卻確實讓人利用了一把去為難、要脅王熙鳳,你是感激李紈替你們解決了詩社的資金缺口?或與李紈心照不宣的各自滿足各自的欲望,合作愉快,下次有機會再合作?或才看明白了自己的利用價值而做出其他的判斷?又或不只一種心思呢?
當你是王熙鳳這樣的管家角色,面對孝親倫理輩份,是理所當然的規劃一筆人情往來支出開銷?或每到不得不做場面時,氣憤的在心裡算計著憑什麼都是我出、都要我出,歹到機會再對找你麻煩的人報復一場?或明面上大方,暗地裡賺油水還給自己找個正當理由,反正這個家欠我的?
職場上、家族中,任何人際往來一旦涉及權力角力,我們都可能成為其中任何一個角色,你將如何自處?你所展現出的態度與內在的自己相符嗎?或者你看到有多少種複雜的情結驅使你做出決定甚至影響日後的往來互動呢?
欲望與行為間經過扭曲、遮遮掩掩,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沒弄清楚自己是為何而做。最可悲的是人們往往以為,驅動著自己行事的那個欲望就是「自己」,達成欲望的滿足就是「做自己」。然欲望只是欲望,我們受其宰制,做的是較低層次欲望的僕人而非自己的主人。
這一回的黛玉,看起來好似最不在賈府裡搞人情、最不懂不顧禮數接待,但她對寶釵說:「那些下人背地裡多嫌著我,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豈是真的全然不懂人情世故?較之寶釵主動將每日排滿人際關係經營的行程,黛玉不過是以不主動的方式,少去麻煩別人來當做她的人際處事準則。但因其行為是不顯的,一般人容易評價她自私任性,卻對處心積慮為自己謀畫的寶釵稱讚有加。
可是論自私,這世上誰又不是自私的呢?黛玉的私心,出自對自我內在情感的一片赤誠,直面與人互動,喜就是喜、不喜就是不喜,如此單純,故而你若不喜我,我也不去討沒臉,為何非得要人人喜我?即便人言可畏,也做真性情的自己,不要求扭轉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但若發展的過度,也可能呈現一種睥睨他人,自以為最高潔而不屑與低俗之人攪和的心態。
至於寶釵的私心,因為能同時利益到他人,才得他人好評啊!身處俗世,誰不看那些看得到的好處?這些實際的利益沒有什麼好壞功利之說,它確實使人際往來因有理可循而便利、在應對進退上讓人感受舒適。若寶釵將之視為人生要務,兢兢業業日日勤奮用心相待,何錯之有;若視之不得不為而內心抱怨毫無真心,豈又比得過黛玉赤誠?
賈府僕眾以表面作為判定兩人孰優孰劣,不也只是受限於自己如何詮釋、是否得利於其中嗎?所謂得利不是實質拿到的才叫利益,「省事」也是一種利益,而省事之外還有其他不可見的利益:如只是集體站隊於有房有地有勢有力生氣蓬勃的薛家,或偏向家道中落只剩年老的賈母可依靠的林黛玉,何者較有未來性呢?
人心,不本就偏的?當我們心裡要贊同一個人或貶低一個人時,那秤鉈何時公平過?所以,別問為什麼自己要遭遇某些不公平的對待,每個人都可能在沒有惡意但無知的狀態下成為加害者。如果你覺得自己正處於被害者的角色,去想想有沒有因為認為自己是被害者,也不公平的對待了其他無辜的人呢?當我們以被害者的角色與他人互動時,你如何能制止自己在人際關係中討要一個公平?如此又如何要求他人公平對待?
所以放下吧,放下因不平衡而向外要求公道的補償。絕對的公平,是因果法則,即便是無知無明下造的因,都逃不過因起心動念、因作為帶來的果。那本總帳不在外面誰的審判、誰的附和裡,而在你的內在、在你不可感知的靈魂世界。
所以生活智慧的學習過程,我們致力從身的層面盡可能追求向上提升,到心、到靈的層面,期能明心見性,能觀察到內在動因,斷開人類在較低層次欲望驅使之下為僕的業。
台北的小牡羊
矢志喚醒眾人心底潛藏的至純智慧,以善知識結天下善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