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册163-172

上册163-172

作者: be4b6c88d57e | 来源:发表于2017-05-04 17:38 被阅读0次

    P163

    祈请莲花生大师加持我,知悉我,让我的心念转向佛法的闻思修。恳请遍智尊龙钦巴大师,请您护佑我,消除我在修行道路上种种的错乱障碍,让我不要走到只求自己解脱的低劣之道,或执持常见、断见的错误之道。祈请吉美林巴尊者以及与尊者无二无别的具恩根本上师,知悉我,垂悯我!您是我唯一的依靠,我虔心祈祷,不论何时,祈请让我的心念转向闻思修佛法。当我临近命终时,不要投生到三恶趣中!祈愿让我的心和上师的密意合而为一,无二无别,证悟无分别的胜义。

    这三句祈祷文,后面会重复出现,对象都是莲师、龙钦巴大师、吉美林巴大师,以及和圣尊无二的具恩根本上师。第一句“古鲁”是指莲花生大师;第二句“尊遍知”是龙钦巴大师;第三句的“具大恩德无二上师”,是指吉美林巴大师,他是共同前行的撰写者第一世多竹钦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对我们而言,就是祈祷与传承祖师无二、自己的具恩根本上师。祈祷的用意,都是加持我们能通过观修,让心念转向正法,引导我们走上修行的正道。但是个别段落的祈祷目标,略有不同。在这一段,是祈请让我们理解暇满人身的意义与珍贵,并避免一切会让我们远离十八暇满的作为。

    其实,祈祷和发愿很重要,没有好好祈祷,只是随意想一想是不够的。尤其实修大圆满法,唯有依靠信心、祈祷和净观,才能证悟大圆满的见解,这也是要祈祷上师的原因所在。(接下页)


    P164

    我们观修的时候,一定要虔心专注祈祷,对上师要有强烈的信心,希望依靠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让自己生起暇满难得的感受,这种感受也是一种境界。能在这种状态中开始观修,修行一定会成功。反之,如果以轻忽的态度随便想想,不可能有太大的效用。(接下页)


    P165

    第二节  暇满难得的因缘和比喻

    人身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呢?前行仪轨以下面颂词,引导我们从“因缘”以及“数量及比喻”,思维暇满难得,并祈祷上师:

    「从因缘上思维」

    如果没有善用现在的暇满人身,去做对脱离轮回有意义的事情,来世,想再得到可以用来修行解脱的人身,就非常困难了。(接下页)


    P166

    萨迦派扎巴坚赞(注解1)尊者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要得到一般的普通人身,必须断恶修善,这一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要得到学佛的暇满人身,还须具备三个重要因缘:

    1、守持净戒:别解脱戒、菩萨戒 、密乘三昧耶戒之中,至少要持守一种。这是获得八有暇的因。

    2、上供下施:累积上供诸佛、下施众生等广大的善根福报,这是获得十圆满的因。

    3、发清净愿力:除了持守净戒和上供下施,还要发清净的善愿,来与前两者结合。以此回向发愿,才能真正获得十八暇满的人身;反之,即使守戒清净、行持六度,但没有发愿来连接,也无法得到暇满人身。

    古代很多喇嘛临终时,会发愿投胎到具有修行条件的中等家庭,而不要生在太富有或太贫穷的家庭。如果太富有,享受很好的人天福报,就不会生起出离心,甚至为了继承庞大的家业,无法修行。但如果太过穷困,为了生存打拼,也没有时间学习佛法。

    这种发愿很重要,它是连接我们下一世善因缘的主因。比如,现在所称的“活佛”,应该是“发善愿来到人间,连接他前世的宿愿因缘,来利益众生的人”。我们也一样,要尽量发善愿、连接善因缘,才可能在轮回的每一生都具足暇满人身,得以学习佛法。(接下页)


    注:

    1 扎巴坚赞(1147-1216):萨迦派的高僧,为萨迦五祖之第三祖。毕生致力于教学,弟子众多,著有《喜金刚根本续注释》、《六支喜金刚仪轨》、《文殊真实名经注释》等诸多著作。


    P167

    具足戒律清净、六度善根、发善愿等三种福德力,才能得到十八暇满。所以,我们应该反观:自己的戒律是否清净?违犯戒律的行为有多少?符合的有多少?例如,受了皈依戒之后,皈依佛,不应皈依外道和世间神祇,自己有没有违犯戒律?皈依法,要断除伤害众生的意念和行为,自己有没有守戒呢?在观修时,像这样如理思维,就能明白,暇满人身是不是极为难得。

    这样难得的善趣人身,如果没有善用来累积福报,则等到之前的福报耗尽,死后就会堕入三恶趣中。

    现在短暂拥有的人身,不是无因无缘得到的。而是依靠过去的善业资粮成熟,才能得到。同样的,也会因为福报耗尽而失去。

    一旦落入三恶趣,不但无法明辨善恶因果,更听不到三宝、正法之音。而且,也遇不到教导佛法的善知识,因而不知道如何取舍善恶,造下众多恶业过患而不自知。

    现在,不珍惜暇满人身,不好好修行,真是大过失。因为作善或作恶,都是由自己的心决定的。所谓“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者,此身造恶即是轮回因,身为一切善恶之奴仆。”依靠今生这个人身, 要行持向上的善业,能力会胜过其他五道众生,甚至在这一(接下页)


    P168

    世就能从轮回中解脱;反之,利用人身累积向下的恶业,也是比其他五道众生的能力大。

    莲师也说:“等到往生后,在牌位上灌顶已经太迟了,在中阴漂泊的灵魂,就像愚痴的狗,那时要忆念善趣有困难。”因为在临终或中阴时,面对的是无法自主的极大恐惧,如果生前没有修持、没有累积足够的福报,这时想要提起心念修持善法,想往生善趣,也很困难。

    所以,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如何利用暇满人身,才是决定往生善趣或恶趣,以及能不能解脱的最关键时刻。

    「从数量及比喻思维」

    暇满人身的难得,从因缘上思维之后,再从数量和比喻作观察:

    如果仔细深思轮回中,众生的数量多到无法想象,而从地狱到天人的数量和种类,由下往上更是越来越少。相较之下,能得到暇满人身的数量,就更显得稀少了。(接下页)


    P169

    再观察没有具足暇满的一般人身,因为没进入正道,没有佛法的指引,不明白善恶因果而造作种种恶行。能依教奉行、如理如法闻思修的人,也如早晨的星星一样稀少。

    与地狱道众生相比较,饿鬼道众生的数量是很少的;与饿鬼道相比,旁生道的众生也很少;与旁生道相比,阿修罗道的众生很少;与阿修罗道相比,人道的数量很少;与人道相比,天道众生更少了。如果以三恶趣和三善趣的众生作比较,总数量实在相差太大了!

    用比喻来说,如果地狱众生的数量,像夜晚的繁星那么多,饿鬼道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那么稀少;如果饿鬼道像夜晚的星星那么多,旁生道就像白天的星星那么少;如果旁生道像夜晚的星星那么多,三善趣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那么少。

    另有一种比喻,地狱道众生像大地的尘土一样多;饿鬼道众生像印度恒河的沙那么多;旁生道的数量,像酿酒后的渣滓一样多;阿修罗道众生像冬天飘落的雪花那么多;而人道和天道众生的数量,只像手指甲上的灰尘这样少。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比喻不太合理,把人说得太少了,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光是每个家庭的细菌数量,不就比一个城市的人数多吗?又比如,在印度靠近喜马拉雅山,以及在西藏、尼泊尔等地的山上,常有巨大的蚂蚁窝。蚂蚁用小树根筑成巨巢,大的通常有一个房间之大,里面窝藏的蚂蚁,比全世界的人口还要多。何况大地上还有千万种昆虫,大海中有无数的鱼虾贝类,这不就远远超过人类的数量吗?

    在佛经和龙树菩萨《劝诫亲友书》中,以盲龟和牛轭在大海上相遇的概率,来比喻人身难得。(接下页)


    P170

    在有如三千大干世界般广阔的大海中,海面上有一根牛轭四处飘荡,没有一刻静止。牛轭是农夫犁地时,套牛背上的木棍,中间有个孔。而在大海深处,有一只双眼全瞎的盲龟,一百年才会浮出海面一次。那么盲龟的头要穿进木轭孔中,机会实在太渺茫了。

    因为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的眼睛看不见,也没有钻入木轭孔的想法。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或是盲龟经常游在海面,也有可能相遇,可是它一百年才浮出一次,所以非常困难,即使如此,在因缘具足下,盲龟的颈还是可能进入木轭孔,不过这样的机缘极为稀少,干百万年才可能遇到一次。

    轮回,就像三干世界的大海,广大甚深而没有边际;木轭孔,是比喻进入解脱和遍知佛果的唯一之门;盲龟,比喻众生不知道取舍善恶,缺少了智慧之眼;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比喻偶尔才能生起一次善念。众生的贪嗔痴妄念炽盛,就像海面上的波浪,汹涌不止,使得木轭刹那间也无法停留。因为被贪嗔痴所束缚,以至于无始以来在轮回大海中漂泊,而难以接近解脱和遍知之门。

    盲龟和木轭孔很难相遇,而要获得暇满人身,比这种概率还要更微小。如同寂天大师在《入菩萨行论》所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古代很多大师也常用它说明人身的难得。

    《涅磐经》则形容人身难得,有如在光滑的墙壁上撒豆子,豆子附着在墙壁上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经上又说,人身之难得,有如在针尖上堆豆子,是难上加难。(接下页)


    P171

    祈请莲花生大师,让我的心念能转向闻思修佛法;祈请遍智龙钦巴大师,护佑我不要走到只求自利的低劣之道,或与解脱相违的错误修行道路上;祈请吉美林巴尊者以及和尊者无二的具恩根本上师知悉我,加持我,让我能善用这一生的暇满人身,如理如法依教奉行,获得解脱成佛。

    与其他众生相比,人道众生已经如此之少,而在人类之中,能具备十八暇满者,更是少之又少。不具足这些暇满,纵使你多么聪明伶俐,智勇双全、名声显赫,也只是普通的世俗人,算不上是珍宝人身。就像世间有许多成功的国家领导、富商名人,依靠庞大的权势财富,似乎无所不能,可是这些福报也可能让他造很多恶业,反而成为堕入恶趣的原因。

    但如果得到暇满,却又不珍惜,也只能“入宝山空手而回”,因为暇满人身,是过去几千万劫累积福慧资粮而得来,就像摩尼宝(注解1)般的珍贵。如果不用来行持善法,福报很快就会用完, 很难再得到。反之,如果加以利用,依靠它行持善法,完全可以超越轮回,自利且利他,比起摩尼宝只能给予世间的财富享乐,人身宝更显得无比珍贵。

    在世间上,我们一辈子拼命赚钱,不知修持,等到年纪大(接下页)


    注:

    1 摩尼宝:梵文音译,意译为如意宝,指凡有所求,都能如其所愿的珍宝。一般用来比喻佛法或佛的功德。


    P172

    了,满头白发,福报享尽,面对死亡时,才知道财富带不走,最后两手空空,却后悔莫及。所以,对于已经得到的福报,要懂得珍贵,要十分欢喜,我们应该趁着具足暇满时,精进修行,依照前行发菩提心,正行持空性见,结行修回向的方式,不断反复思维正法,道业才能有所增长。(接下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册16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fd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