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作者: donLeon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6:31 被阅读0次

    原虫

    概要

    1、原虫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2、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分:
    叶足虫: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
    鞭毛虫:以鞭毛为运动细胞器
    孢子虫: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无显著的运动细胞器
    纤毛虫:以纤毛为运动细胞器

    生活史

    一、传播

    人际传播型:仅有1个宿主,通过接触或媒介传播病原体
    循环传播型:需要一种以上脊椎动物作为宿主
    虫媒传播型:需要吸血的节肢动物作为宿主

    二、繁殖(详细看PPT)

    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世代交替。

    致病

    一、特点

    1、增殖及播散作用
    2、毒性作用
    3、机会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

    概要

    1、阿米巴,又称为叶足虫。目前已发现的寄生于人体的阿米巴有9种。具有致病性的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迪斯帕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相似,但迪斯帕阿米巴是不致病的共栖型阿米巴。

    2、溶组织内阿米巴,又名痢疾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中的致病性原虫,引起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侵犯肝、肺、脑等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病死亡率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形态

    滋养体:生长、发育和增殖阶段,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为致病阶段
    包囊:不摄食不活动,为传播阶段,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

    一、滋养体(铁苏木素、碘液染色,见ppt)

    1、大小:20-40μm
    2、形状:不规则
    3、细胞质:主要为基质,外质透明,呈凝胶状;
    内质为溶胶状,富含颗粒,常有吞噬的红细胞
    4、细胞核:一个大而圆的泡状核,核周染色质粒均匀排列在核膜内源,核仁和核膜间有网状核纤维

    二、包囊(必须染色观察)

    1、未成熟包囊:
    圆球形,囊壁较薄,囊内含有1-2个核,可见糖原泡和棒状拟染色体
    铁苏木素染色:
    拟染色体:蓝褐色,两端钝圆
    糖原泡:空泡状

    2、成熟包囊(四核包囊感染阶段
    圆球形,囊内含有4个核,无糖原泡和棒状拟染色体
    碘液染色:
    包囊呈淡棕色或黄色,糖原泡为棕红色

    生活史

    一、生活史图解
    二、小结

    1、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2、感染途径与方式:
    食入或饮用被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
    吸吮被四核包囊污染的手指,经口感染

    3、寄生部位:结肠粘膜皱襞或肠陷窝
    可移行于肝、肺及脑等
    4、传播阶段:包囊
    5、致病阶段:滋养体

    6、诊断阶段:滋养体、包囊

    致病

    1、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作用与原虫的毒力、寄生环境及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2、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宿主组织的过程,包括对靶细胞和组织黏附、溶解和降解的连续过程。

    一、致病机制(常考)
    答题: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因子有哪些?如何作用的?

    致病因子:
    1、260kDa半乳糖凝集素/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
    —介导滋养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
    2、阿米巴穿孔素
    —在宿主细胞上形成孔状破坏
    3、半胱氨酸蛋白酶(含量最丰富)
    —溶解宿主细胞、降解补体C3为C3a,降解血清型和分泌型IgA

    过程:滋养体先通过260kDa半乳糖凝集素介导吸附在靶细胞上,接着分泌穿孔素和半膀氨酸蛋白酶以破坏肠粘膜上皮屏障和穿破细胞,杀伤宿主细胞和免疫细胞,引起溃疡。

    二、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肠外阿米巴病:滋养体侵入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静脉,经血流传播至其他脏器所致。 最常见于肝,多见于肝右叶,其次肺、脑,腹腔、心包、生殖器官等也可见。
    2、典型病变:
    1、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结肠炎):
    损伤局部肠黏膜,继而侵入黏膜下层,滋养体在此增殖,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的黏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肿。与细菌引起的弥漫性炎性病灶不同。感染严重时,溃疡可深达肌层,并与邻近的溃疡融合,引起大片黏膜脱落,如果溃疡直至浆膜层,可引起肠穿孔。

    2、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滋养体多在脓肿的边缘,肝脓肿最常见。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约2周,短者仅2天
    2、临床分型: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3、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结肠炎):

    急性肠阿米巴病:

    ①典型阿米巴痢疾:常有稀便,伴奇臭并带血,呈果酱状。80%病人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②急性暴发性阿米巴痢疾:大量黏液血便、发烧、低血压、广泛性腹痛、强烈而持续的里急后重、恶心、呕吐,60%病人可发展成肠穿孔,亦可发展成肠外阿米巴病 。

    慢性阿米巴病:急性病变反复发作所致;

    ①长期间歇性腹泻,黏液便,伴轻度腹痛、腹胀、消瘦,可持续1年或更久。

    阿米巴肿(1-5%):又称阿米巴肉芽肿,呈局限性团块状而无明显症状。在肠钡餐透视时酷似肿瘤。

    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多见于右叶。急性期起病急剧,右上腹或肝区疼痛明显。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并可向右肩放射,肝肿大伴触痛。肝穿刺的脓液呈酱褐色50%患者可在粪便中查获虫体。

    阿米巴性肺脓肿:多发于右下叶。常继发于肝脓肿,也可由肠阿米巴病经血行播散所致。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巧克力色脓痰或血性脓痰

    阿米巴性脑脓肿:有头痛、呕吐、眩晕、精神异常等,可发展为脑膜炎。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 。

    实验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1、滋养体检查
    (1)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可见活动的滋养体
    (2)取材来源: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粘液血便、肠黏膜活检组织、脓肿穿刺液

    滋养体在外界极易死亡,标本必须新鲜,注意保暖,取材容器必须洁净,以免杀死滋养体
     
    2、包囊检查
    (1)检查方法:碘液涂片染色法,由于包囊的排出具有间歇性特点,所以需多次检查。
    (2)取材来源:慢性患者和带虫者的成形粪便

    3、体外培养 :比涂片法敏感,但实验条件要求高,不宜做常规检查

    二、免疫学检测
    三、核酸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流行

    一、分布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溶组织阿米巴除可感染人外,犬、猫、猪等均可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但作为保虫宿主的意义不大,为人际间传播的寄生虫病。

    2、感染方式:
    ①主要是水源被含有包囊的粪便污染,人们饮用生水而感染
    ②其次是手指、食物或用具被包囊污染
    ③蝇及蟑螂等昆虫也能对包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包囊可无损伤地通过蝇及蟑螂的消化道
    ④同性恋口-肛性行为:欧美日等国家列为性传播疾病

    防治

    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患者和带虫者
    对于肠内和肠外阿米巴病,首选药物甲硝唑(灭滴灵)
    对于包囊携带者,应选用巴龙霉素、二氯尼特糠酸酯等药物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附:包囊抵抗力:
    在潮湿低温环境下活12天以上
    在粪便中 活2周
    在水中 活5周
    在4℃冰箱中 活2周
    在0.5%福尔马林和1%来苏尔溶液 30分钟不死
    一般自来水含氯量不能杀死包囊

    ※对高温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溶组织内阿米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hg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