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亲子教育
千万别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你相信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千万别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你相信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1-02 18:50 被阅读0次

    常会听到有的家长教训自家孩子时说,“你真是个坏孩子”,“你好笨,一点都不愿意动脑子”,“你怎么这么懒”等等。

    每每听到家长们这么说时,我都恨不能捂住他们的嘴,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想孩子真的变成你说的这样,那你就不要这么说。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自证预言效应”,就是: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我们都会去努力实践我们潜意识中的信念:

    比如一个相信自己每次出门都一定会忘记什么的人,就真的会忘记什么;

    比如一个相信自己不可能顺利签下合同的人,就总是会在重要关头出点什么状况。

    同样的,当我们相信,自己就是懒、就是笨、就是坏的时候,我们就会完全丧失变得勤劳、变得善于思考、变得礼貌谦和的动力。

    而最好的把一种信念植入他人的潜意识的方法,就是不断告诉他,你就是这样。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个实验的结果,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又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可以依靠全身心的相信和真诚的赞美,将雕塑变为赞真正的少女,而我们的孩子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了可塑性的人,你的态度、你的言语、你的期盼,都会一笔一划,将他雕琢成你相信的样子。

    信任、赞美和期盼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变得自信、自尊、自爱,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系这种社会支持。

    简单来说,你的每一句赞美,都会成为孩子向上的能量,而你的每一句批判,都会剥夺孩子变好的动力。

    而批判中,最糟糕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

    因为这不是针对某一项行为,而是全盘否定了这个人本身。

    我们总会在生气时不假思索地告诉孩子你就是懒、就是笨、就是坏,却忘了,这每一个标签,都在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会渐渐觉得自己真的是标签形容的那样,懒、笨、坏,自己的挣扎和努力并没有意义,自己并不被期待,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到认可。于是,孩子就会渐渐开始放弃那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和尝试,开始放任自流,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就真的变成了标签形容的样子。

    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而这种期望最终又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更糟糕的是,这些负面的标签,不仅会让孩子渐渐相信,他们就是标签中形容的样子,也会让我们越来越把目光集中在这些负面的方向。

    由于我们天生存在的证实的偏好,我们更愿意去搜集那些能够证明我们说的没错的证据,然后进一步强化我们的相信。

    一旦我们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我们就更容易关注到孩子对应的负面行为,然后,让自己进一步相信: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这个孩子就是懒、就是笨、就是坏。

    而我们儿童教育中,有一句话,叫做“关注即强化”。

    当我们关注孩子负面的行为时,实际上是在强化孩子的这些行为。

    因为孩子天生有寻求关注的需要,当孩子发现,你只会在他做出糟糕的行为时,给出反馈,哪怕这些反馈并不是正面的,孩子也会倾向于继续做这些糟糕的行为。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反馈,哪怕是负面的反馈,也要好过没有反馈。

    一个小小的负面标签,就会形成这样的糟糕连锁效应,让我们不断把目光集中在那些负面的证据上,从而不断强化我们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也不断强化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认知,最终,使得孩子成为标签形容的样子。

    那么,同样的,正面的标签,也会有同样神奇的效果。

    当我们告诉孩子,你热爱劳动、你勤于思考、你礼貌谦和,然后不断搜集对应的证据,不断强化相应的行为,孩子也会逐渐相信,他们就是你形容的样子。

    让孩子变得更好的方法,不是一再警告孩子,你不能做这些,你不能变成这样,而是去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去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价值,去实践自己变好的可能。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了,可是我的孩子就是拖拖拉拉不愿意收拾屋子,我的孩子就是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不愿意思考,我的孩子就是喜欢搞破坏把家里弄得一团糟,难道我要睁着眼说瞎话夸奖孩子吗?

    我想说,我们也许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孩子身上每一处闪光点。

    也许孩子今天拖拖拉拉不愿意收拾屋子,但是孩子晚饭的时候帮你布置了餐桌,这难道不是值得夸奖的热爱劳动吗?

    也许孩子遇见作业中的难题表现出了退缩,但是孩子在拼乐高的时候迎难而上,能够一个人琢磨大半天,这难道不是值得夸奖的勤于思考吗?

    也许孩子喜欢搞破坏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但孩子也在你的督促下,把自己的“作案现场”恢复回了原状,这难道不是值得夸奖的勇于承担吗?

    当孩子相信他真的热爱劳动、勤于思考、勇于承担的时候,这些品质就会自然地迁移到其它方面。

    比如一个孩子在家里热爱劳动,习惯了享受劳动之后干净整洁的居家环境,在学校宿舍里也会很自觉地开始收拾,哪怕没有人夸奖他,因为他无法忍受混乱肮脏的室内环境,而且他相信自己拥有热爱劳动这项品质。

    孩子一天也许会有一百个糟糕的行为,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剩下的那十个值得肯定的行为,进行强化,这十个行为就会逐渐壮大,最终取代那一百个糟糕的行为。

    我们不需要去消灭孩子糟糕的行为,因为这注定是无用功。我们只需要不断放大孩子身上值得肯定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最终会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我们的孩子一天当中有99%的时间都表现良好,我们为什么还非要一直和那1%较劲呢?

    先相信我们的孩子具有美好的品质,具有不断向好的可能,然后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寻找那些正面的证据,我们最终会发现,孩子正在一天天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请记住,你相信什么,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万别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你相信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hk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