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曾经写过《理想的下午》,那是一篇影响很大的文章,在我未曾读过全文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起的真好,不必去读内容,光是这个题目,就让人神思渺渺,置身其中。
谁不曾设想过这样的时光呢?摆脱去平常不得不做的事情,在一处理想的所在,享受一段理想的时光,忘记了没有得到,也忘记了还要找寻。既没有了外界与“我”的争斗,也没有了“我”这一念的执着。
可是难得。难得有这样的文字和想法,也让我为能有这样的时光,而感到难得。
但若是真可如此,又该设想成怎样呢?
在我想来,理想的时光,一定是在酣然沉睡之后。起来时,昨夜风雨潇潇都已不见。池塘春草,园柳低垂,阳光盈满一室。我定然没有困倦,也没有久睡不起的疲乏,躺着发一阵呆,忽然想起还要上班,然后就释然——我的时间是自由的。
于是,不紧不慢地起床,这时候定要去冲个澡,浑身清清爽爽,吹干头发,就推开窗。
一阵风吹进来,不冷不热,只有一股春天的气息,清爽而来,浑身毛孔都似乎在张口呼吸。
这样扶着阳台上的栏杆,不一定看些什么,也不一定没看什么,只是从高处望去。
空气中没有半点埃尘,还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但却见不到羽翼的影子。一些行人缓步走在人行道上,两边开着黄色的迎春,还有大如碗盏的白玉兰,没有浓浓袭人的香气,只是让人感到万物活跃跳动的生机。
这时候,喝一碗白米粥,点缀些许小菜,最好是猪油丁炒过的榨菜,不觉油腻,倒有一种香甜。
食到八成饱,就可以出门了。
最好穿短袖衫和过膝大短裤、拖鞋,不要走远。不觉疲惫,却又想要歇一歇的时候,河边便有一处柳树和晒得发热的木凳。日头将要升高,却还没有完全射出热度,斜斜地透过树枝,映出斑斓而华美的光影。
我会静静地躺着,看着蓝天,听着风声,想着许多的事情,又忘掉很多事情。
这一段回忆的时间,必然是没有电话吵扰,也没有情侣打情骂俏地追逐。这静静的河边,只有我,或者再有一两个默默的游客,或远或近。让我既不觉得孤独,又不会被烦扰。他们和我都只是天地间的人,相同的人。像隔着河的树,没有枝叶的碰触,只是通过河面一层薄薄的雾气,彷佛相连。
这时候要想的事情,一定不是那些大悲大喜,也没有抓心挠肺的缠绊,更没有现实里解不开的烦忧。只是一些平时不会放出来的想法,就在天空中和白云一般聚散,随风而来,随风而去。没了也就没了,并不可惜,有了也就有了,不会惊喜。
当然,若是喜欢,可能还会带本书,不能太厚,拿着会笨重,而且也读不完。也不能太薄,那样总要惴惴,这时光还没过完,书却已经读完。不能是小说,也不应该是历史,最好是闲人写的散文,或者竟是一首两页纸便能印完的诗。最好不用注解也能读懂,但又不能让人一览无余。
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有一定年纪,文字里有岁月的积淀,但又不要太过世故,处处透着市井的精明。他应该天真,但不能偏执,他应该宽容,但不能离我太远。
我会在这样一段理想的时光里,翻开一页,读上一页,又合上,静静地想。不是那字里行间的意义,也不是作者写下每个字背后的内容,我所感动的,只是那文字节奏间的情绪,似乎带着琴弦的共鸣,在心底慢慢回响。
或者竟然从一个字,想到另一个字,然后是另一本书,另一个人,最后又在天空下,忽然间自失地一笑,都想些什么啊!
理想的时光,不能太长,等到想起来的时候,一定是积满阳光的日子,影子仍然是长的,太阳也没有在头顶。我远望着,是楼群高低错落,不知什么时候,楼顶天空拉着几道白色的痕迹。什么时候飞机已经飞过了吗?
这时候,就是该回家了。我的理想时光,不是在幻想中流浪,我希望的,永远都有一块地方等我回家。
我不会汲汲于一次理想的时光,像是要透支一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似乎匆匆与匆匆之间,都是我拼命的脚步。
理想的时光不会让人记得这是理想的时光。
鱼会记得自己永远都在水中吗?
我的理想时光还需要一点暮色,一夜宁静的时光,不能太冷清,也不要太吵闹,若是有一张舒服的椅子就更好。或者竟躺在地板上,铺着柔软的毯子,或者竟是直接接触地板的木质纹路。
那不再是最初的清爽,只有一种疲惫和知道这疲惫的时间。
没有加班的疲倦,也没有明天要记挂的待办,只知道将要睡去,因为找到自由的疲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