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陶朱公的传说

陶朱公的传说

作者: 东氿听涛 | 来源:发表于2024-06-02 15:22 被阅读0次

        相传春秋末期,范蠡屡出奇谋帮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急流勇退,与西施夫妻二人来宜兴隐居。

        定居在宜兴南部后,范蠡就发现,黄龙山区的泥土粘力甚强,耐于火烧,适宜制作各类陶器。同时,当地的百姓在经历了吴越连年的战乱后,刚刚安定了下来,日常生活中急需大量的陶器使用。于是,范蠡发动当地人开展陶业生产。

        当时在宜兴,陶器的烧成使用的是最原始的"馒头窑″,它容积小,通风不畅,成品率很低。

      有一天,西施在做饭,范蠡帮着在炉间烧火,由于始终在想着窑的事情,柴添得多了,火势很旺,火苗"呼呼″地往上窜。范蠡灵机一动,火是往上窜的,我如把窑建成长条型的,有高有低,这样窑可以更大,通风也更畅,还可以节省了燃料。说干就干,范蠡丢下手中的柴禾,立即就去寻找合适的地点。

        宜兴南部以山林和丘陵地区居多,窑址自是不难找,建成后的窑依山势砌筑而成,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蜿蜒而上的巨龙在吞吐着烟雾,其势蔚为壮观。

      原来的小窑,都是烧制手捏或陶轮拉坯的小件窑货。但随着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中更需要大容量的陶器来盛放粮食和水。范蠡也试过许多方法,比如把整块泥料从中掏空,或用长条的泥片连接成坯体,但效果始终不佳,范蠡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范蠡为此苦恼不已,茶饭不思。西施为了安慰夫君,就想做一碗范蠡最爱吃的面条,让他开开胃口。揉面时,就见着面团在西施手里一会儿拉长,一会揉扁,形状多变。范蠡就想,制缸泥料的韧性和黏度都要强过面团,我如把泥料揉成泥条,一圈一圈往上叠捋,不就可以做成较大的容器了吗?

        果然,通过几次试验后,范蠡用此法做出的缸不仅容量大,而且结实耐用,很受百姓的欢迎。各地的人们纷纷慕名来宜兴购买陶器。由于陶器在陆路运输时容易损坏,于是,范蠡又带领着大家开挖了一条大河用作船舶运输。

      范蠡还发明了许多品种的陶器,被大家尊奉为"陶朱公″。后人还把他和西施居住的地方叫做"蠡墅″;他挖出的那条河叫"蠡河″;而他曾经隐居过的溶洞被称为"慕蠡洞″。

                            东氿听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朱公的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hs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