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背后的故事

作者: 悦然Sunflower | 来源:发表于2020-04-07 12:19 被阅读0次

    写作社群主1900在周日分享日那天对我说:“通过你的写作,发现你是先天的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的信奉者。” 我笑称:“你很厉害,能读出我背后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和信念。”  笑过后,我继续想:是哦,他总结的很到位,这两点的确是在人生路上一直无意识和有意识支撑我的力量。

    先说积极心理学,好像是在二十多岁听网上哈佛大学的心理课程《辛福课》时才知道它,当时听到这个名词时直觉觉得它很亲近,亲切。是的,在生命的“灰暗中寻找光明”的旅途中,我在不知不觉中地践行着它。 而那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对光明,对幸福的向往。

    童年与少年时期笼罩着一层灰色的色彩,因为自身身体的“与众不同”,因为妈妈的重病带来的家境衰落和病弱的感觉,从小我就好奇幸福快乐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呢?透过家里昏黄低矮的灯光,我时常去看窗外的一缕阳光的模样,好奇外面广阔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于是二十三岁那年,离开家乡本可以过更安稳生活的小城,别离压抑的家庭,来到印象中充满文化魅力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在一个“从灰暗中寻找希望”的年轻人眼里,狭小黑暗的地下室不算什么,那是人生的一段过程;在冬日的凌冽的寒风中,穿着仅有的一双短靴奔波在求职的路上,那是冬日必有的风景;在尝试了不同职业发现还是读书能改变命运后,边静心备考边兼职谋生那是追求美好生活必有的姿态;当毕业时面对百里挑一才能进入公立系统谋职的挑战,面对时时需要悉心养育的小婴孩时,面对亲人开始安慰我不进公立系统也无妨时,我始终不放弃一线希望,努力去寻找有一点可能性的机会;从中,我感受到了积极坚持并付诸行动的力量。

    只是,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累了。那是如愿进入有户口编制的公立小学后,因为有学历优势外加积极主动表现被领导认可,从而感觉有不停的工作来督促自己在专业领域要进步前进。在连续三年只有工作与孩子的空间中,在需要每天近3小时地铁通勤的奔波里,我身心疲惫。

    那时,当我在微信里转发周国平的文章想表达:“我想有自由去做内心喜欢的事情”时, 被曾经的室友同学兼同事看到了,她会赶紧好心地提醒我说:“别让咱们的主管领导看见了,会觉得你对工作或对她不满意的。” 在那个现在想来“专制”的环境里,听话地一心一意好好干活是我们获取认可赞赏生存之道的重要途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自认为有上进心的我虽然一直也努力满足师傅对我的高要求,但似乎她的要求比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她满意了,我们彼此开心;她不满意时,我紧张难受;而我家宝贝从出生起就是个需要多关注的高需求宝宝。只要我回家后,我走到哪儿,她就会跟到哪儿。即使去卫生间,也要跟着。学教育专业的我,也想用无条件的爱的陪伴去给她“爱与自由”的教育。

    只是,要想做个快乐放松的妈妈和享受工作的职业女性,是需要给自己内在空间阳光与水分的。于是,从那时起,生活督促着我开始用1900所说的“人本主义”关怀自己。

    从给自己一杯奶茶的独立空间开始,在那个空间里,我想念自由青春的研究生生活,与导师见面说起时都忍不住声音哽咽;我忆起了曾经偶遇的一段难以忘却的美好,喜欢并欣赏朋友对时光温柔、阳光又洒脱的文艺气质;于是,我开始用行动去寻找外在空间的支持:与心理咨询师聊我的情绪、感受、困惑、难忘与追求;参加心理团体沙龙活动,用曼陀罗、沙盘、自由舞动去看见自己与他人内心的需求;跳健身舞蹈感受音乐节奏、汗水、人际互动相互交融的酣畅淋漓与活在当下的乐趣;倾听梦境中的声音,与想念的人启动链接;跟随朋友的年度读书计划,一本本读书、交流;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在心安读书会线下线上的陪伴里,共读叙事心理学书籍,讲述与书写自己的生命小故事,了解内在的情绪、需求与渴望,在彼此的看见与互助中支持。在那里,它像一个心灵的港湾,你会知道能被无条件地接纳,看见与欣赏。在那里,温柔的陪伴者会用有诚挚、确定的眼神看着你说:“ 静,我觉得你的生命是如此美好!你不仅在追寻着内心的灯塔,而且你也在慢慢成为自己的灯塔……” 这种看见,是我毕生在寻找的没有利益关系的温柔与力量并存的“爱与被爱”。

    从那里我也感受到了,书写生命的故事是一件多么美好又有意义的事情。从此,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用文字来表达、书写生命的感受与点滴故事。通过书写,让生命流动起来,就像此时,当我在书写这段故事时,胸中就有一种慢慢疏通的感觉。

    本周结束了连续三期的健身舞蹈训练营,心里涌动着一些情绪和话语。午夜11点,当教练发来说我“不断努力滴进步”的结营证书后,我写下了这段话给他:

    “S,讲真,三周几乎每晚都有你的zumba陪伴,有你的细致入微的’叨唠’陪伴,虽然有些累了,今天结营还有点不舍。

    也知道其实你挺辛苦滴,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还督促大家交作业,会热情细致地点评。作为老师,我觉得还是能理解看学生作业的“爱与愁”的。

    这三期,我觉得正是因为你对课后练习的负责,让我觉得比之前只上课不练习更有收获。只是自知虽然喜欢,但舞蹈是我的短板,还需继续努力进步。

    真心感谢你对我的耐心指导!作为多年老粉,也想借此机会说点真心话:

    在你所有搭档的伙伴中,最喜欢看你和猫的互动:有朋友间的玩闹,同时更让人能感觉到你们是在热情投入地配合去跳舞,释放两位舞者认真配合的魅力,大家也很容易被你们的舞蹈,快乐的互动感染。哈哈,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看到你们的互动。(晚上和一位健身伙伴聊天,我俩都认为他和现在的一位女性朋友搭档直播时太嘻哈,流走了不少粉丝,她说这些话不方便说。但我觉得我还是想说想提醒他。于是想了好一阵子措辞,用这种正向的表达提醒,相信聪明的他肯定懂的)

    之所以想说我的真实感受,是想更诚恳地支持你!喜欢zumba三年了,与你传递的热情和快乐密不可分。希望能早日复课上你的现场课!也希望你的粉丝越来越多!”

    他很快回复:“猫跟我很快就会合体活动,期待吧!比心,都是感激,话在心里[爱心][爱心][爱心]”

    以前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性格偏内向的我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也难以有这样贴心的对话。可见,有时候文字的魅力在于可以贴近内心真实的表达,真诚地传递温暖与善意。

    想起这段时间在南木写作社里分享的一篇篇文字,背后的确或多或少都渗透着“积极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理念。和1900进一步交流时,他又给我总结为真诚有力量的“治愈系”。是的,通过书写,我一边记录现在的生活,也一边在看见拥抱以前的自己。同时,若还能让有些人有共情、温暖的感觉时,我突然发现了生命存在的一种更深层的价值感。

    这种价值感与本周学英语演讲课时了解到的尼克•胡哲讲的存在感有相通之处。他一出生时就生无四肢,尽管有父母的爱与陪伴,童年时他觉得自己太过于与众不同,而自卑沮丧,差点把自己淹没在水里不想继续存在。直到他鼓起勇气与学校同伴主动交流,发现他的经历和精神能够感染朋友们时,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开启了以演讲为事业去感染激励别人的生命旅程。

    我童年时也曾认为自己是这世上很不幸的人,感觉生活给我带来了诸多磨难,艰辛,苦闷与烦恼。而回首过去,这些也造就了现在我的积极求索、坚持不懈、认真专注等品质。在慢慢的书写中,我可以对过去越来越释然,对现状越来越满意,同时若能因此塑造一种影响力,这种贴近心灵的价值感让我感觉又打开了一扇窗。

    这是一扇打开独特自我的窗。“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在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 这是早就知道的道理,而是否能真正体验到是自身独特的价值感,我想这是个体很深层的一种存在感。

    于我而言,正是因为过去的经历造就了我现在不那么拘于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在意对内心平和、丰盈、温暖与力量的追寻。有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我还可以用喜欢的文字表达的方式发现独特自我的另一种价值感。

    于是,我对1900说,在南木这个精神家园里,我越来越有愉悦感和归属感。愿继续以“真诚、友善、认真,敞亮,反思”等南木精神,陪伴自己与他人,彼此支持与温暖,一起共创我们丰盈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ig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