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男生在青少年时期或多或少都玩过游戏,单机也好,网络也罢。小编可以说是见证中国数字化发展的一代,从最初的486电脑,到网络游戏,电脑的普及可以说是贯穿了小编的整个青春。从最经典的仙剑奇侠传,再到风靡全世界的魔兽世界,小编的青春可以说离不开游戏的陪伴。就当小编认为自己的青春已同那些年的游戏一起尘封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就在这周,小编又一次找回了逝去的青春!
好吧,其实是我玩游戏差一点这一期完不成……
事实上,在最近一年,我都很少玩游戏了,包括手游。以至于我以为我对游戏没有这么大的瘾头了。可是我明显还是高估了自己。你玩或者不玩,隐头就在那边,不增不灭……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上瘾。
先说说什么是成瘾行为。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成瘾行为(addictivebehaviors)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量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
说白了,就是明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危害,却控制不了自己依然去做。但这样解释太简单了,别忘了我是做心理学公号的,不拿点心理学概念,怎么装X呢。
根据Maslow的需求理论,当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这个需求便会成为你的行为的第一大动机。所以当你非常想玩游戏的时候,你玩游戏的需求就是你现在的最重要的事。但这里有的同学就要质疑了,说Maslow同志的理论似乎存在漏洞,因为你想啊,生理的需要算低层次了吧,够强大了吧,但玩游戏的时候你还不是废寝忘食。确实有道理,以前也不乏看到小伙网吧通宵N个晚上然后猝死的新闻。那么突破需要层次的界限是不就是“成瘾”的一大标志呢?让我们再从神经学上分析下原理。(哇靠,小编你再装X我要报警了!)
小编在知乎上找到了关于“成瘾”的神经递质理论。根据Joy Xu的解释:
“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这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在关键行为过程中的相互联结,研究认为这三种神经递质与成瘾行为的发病机制相关。因此,降低的5-HT浓度(5-HT与行为触发、行为去抑制有关)、增加的NE(NE可以调节机体的觉醒性,并识别出新的刺激)和DA(DA与奖赏和强化机制有关)的功能,能够易化成瘾行为。其中,作为最关键的神经递质DA,在一般成瘾与物质成瘾的过程中负责生物传导的强化加工。”
多巴胺我在上上次《跑步》一文中提过,它是使人兴奋、愉悦的一种物质。然而它在成瘾原因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早期,加拿大McGill大学的博士后James Olds和Peter Milner 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电极植入大鼠的脑部,发现大鼠会主动寻求脑部的刺激,甚至对食物、饮水都不感兴趣,直至精疲力竭,这种行为被称作自我电刺激。通过进一步提取分析,这一脑区受到刺激时所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即为DA。
也就是说,玩游戏会让我脑内分泌多巴胺,而不断玩游戏,所分泌的多巴胺产生的快感就能足以让我忽略进食与喝水这些生理本能。想想真是有点可怕,这完全就是一个死循环,对,这真的会玩死……
关于成瘾,可能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遗传、家庭、个人认知等等,内容之广完全可以写一本书了。另外,抽烟、酗酒、低头族、剁手党也是成瘾的一种表现,原因也基本上逃不开上述范畴。
好了,今天的装X就到此结束。
这里有同学又要问了,说小编你说了这么多成瘾原因,如何戒掉怎么不说啊?
呵呵,小编还等着写完这篇再去玩游戏呢……
如何戒瘾,我们下期再说。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