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月
Vol.18
上个礼拜正值黑五打折季,小编正在亚马逊上淘的不亦乐乎。突然一个电影海报吸引了我,我记住了它的名字——If I Stay。
也就是全凭直觉,我觉得这电影应该不错。礼拜五的时候看了下,电影讲述的是在波特兰市,一名天才音乐少女和家人不幸遭遇车祸,在弥留之际灵魂出窍,穿梭于过去与现实间的故事。
单纯从剧本与题材来看,似乎没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地方,但是这部电影却很好的融合了爱情、亲情以及生死三大元素。并且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
爱情
我们的女主角米娅(Mia)是一名High school即将毕业的学生,用四种气质人格类型分类,她是典型的粘液质。在一年前的某一天,她在练琴时被我们的男主角亚当(Adam)从教室外路过瞥见并且一见钟情,他是典型的胆汁质。不得不说爱情这条线做的十分老套,老套的相遇,老套的相爱,甚至老套的为各自理想分手,发生车祸后出现在ICU外还是依然的老套。但是,谁让它是爱情呢。就算在老套,我们还是会买单,谁让我们都向往美好的东西呢。比如在剧院偷偷牵起小手的那个桥段,这应该也是很多人现实经历过的一幕,老的不能再老。但就是这样的场景能让我们一再回味,男生鼓起的勇气,以及指尖触碰的那一瞬间,女生心中的小鹿乱撞。“得逞”后男生的得意与女生不知所措后的幸福,那一瞬间我们就像看到了自己。老套又有什么关系。
然而就像所有的爱情都会遇到风浪一样,我们的金童玉女同样遇到了“将来”的考验。Adam在听闻Mia要去茱莉亚学院试演的消息时,他很难掩饰他受伤的表情。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Adam不让Mia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Mia就必须忍受Adam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东奔西跑以至于很少见得上面?为什么Adam就能如此自私?
其实这不能怪adam,此前Adam对Mia透露过,他小时候很难见到父母一同吃饭的场景,说他擅长独处。他很羡慕Mia有这么完整的家庭。所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Adam的幼年破碎的家庭造成了他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以至于长大后他内心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使得他更渴望一个稳定的家庭,一个爱人就在身边的家庭。这也正印证了Mia在音像店试探他时,他说的“不能想象,波特兰是我的全部。”而Mia突如其来要去茱莉亚的消息,打乱了Adam的规划,他敏感的神经再次被挑起,勾起了他幼年时渴望父母温暖而他的父母却不知去向的回忆。而我们的Mia却没能理解他,认为只要两人相爱,距离再远有什么关系呢。
Adam安全感的缺失使得他在这段关系里更像是一个有占有欲的掌控者,不过这是题外话了,我们的Adam还是很会搞浪漫的,是一个很好的Lover。
亲情
个人认为亲情与家庭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
Mia出生在一个摇滚家庭,Mia的父母像很多中国父母一样,希望子承父业,死命的把Mia把摇滚这条路上带。但是造化弄人,Mia非但不喜欢父母那一套,反而喜欢上了大提琴。Mia的父母与许多父母一样感到挫败感,因为自己认同的东西不被女儿接受,甚至被Mia否定,这对任何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然而Mia父母并没有坚持让Mia走上他们的道路,反而支持她的选择。这里不得不挖掘下Mia的爸爸——丹尼(Denny),用气质类型分,应该是多血加粘液质。
丹尼原本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乐队的鼓手,从Mia的话中可以推理出这个乐队原本发展也会很好,因为她说她小时候爸爸经常就十天半个月的在外面,然而丹尼却在这时退出了乐队。从Mia对Adam的对话中我们知道,Mia认为正常的生活正是从她的弟弟泰迪(Teddy)出生后才开始的。所以Mia一直以为爸爸退出乐队是为了teddy。但是从最后爷爷的独白中我们知道了,Denny退出乐队是为了给Mia更好的条件来支持她,而且可以从Mia必须去读能拿全额奖学金的学校来看,她的家境不是特别好,所以爸爸Denny卖了自己的架子鼓,给Mia买了属于她自己的大提琴。
“Sacrifice”
牺牲
没错,牺牲是亲情这条线最打动人的东西,没有之一。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妈为我做的牺牲。当时家里条件不好,请不起保姆,家里也没人能带我。所以我妈就牺牲了她对口的工作,调到了离家比较近的单位幼儿园做财务,这就可以把我带在身边。后来幼儿园拆了,老本行也不是说回去就回去的。所以之后我妈就像没人管的孩子一样,被发配到这儿那儿,都是些有的没得工作。不过守得月开见月明,现在还算是不错。
亲情第二打动人的地方是支持。
爷爷在Mia试演回来的路上说,“你有你特别的地方,你爸爸也是”“但我从没对他说过,我从没有太重视他的音乐,我不想在你身上犯同样的错误。”爷爷从前应该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说从没真正喜欢过Denny的音乐,所以结合着来看,可想而知,在Denny小时候,同样面对自己的兴趣与父母的期望相悖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支持,得到的很可能是许多父母同样认为的——你玩这破玩意儿有什么出息。所以爷爷在对Mia鼓励的那番话的时候,透出的其实是当时没能对Denny表示支持的遗憾。
生死
本片回忆与现实穿插进行,很多美好的回忆完了之后就又拉回到现实,然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特别是最后Mia的闺蜜回忆起Mia最开心的那天的场景。“But that could never exist again”回忆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残酷,Mia最后的一句话瞬间把情绪带向沉重。
这部片子把死亡讲的有点痛,因为它不让你一下子死心,而是先给你希望,再一步步把希望粉碎。从一开始只知道自己重伤,弟弟意识清醒父亲重伤但脱离危险,到发现父亲死在手术台上,母亲当场死亡。直到最终的希望——Teddy也离他而去。
紫衣服的护士自始至终都在鼓励Mia活下去,我也相信直到Teddy没有离开她之前,Mia都是想活下去的。然而Teddy的离去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活着还有爷爷奶奶,还有闺蜜,还有没有复合的男朋友,但活下去所要付出的努力与需要接受的现实来说,太不对等,Mia在此刻彻底放弃了求生的信念。
我们总说,好死不如赖活,但此处爷爷的独白给了我们对死亡的另一种认识(虽然电影里爷爷的台词只有两处,却都是亮点)。显然爷爷是不想孙女离开他们,但爷爷明白,最重要的亲人都不在了,让孙女坚持活下去的想法太自私。最终爷爷做出了他的sacrifice,理解Mia的离开,好让她解脱。
爷爷一句略带哭腔的“I… understand…”应该会让你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选择生是勇气,但死也没有就一定是懦弱。如果现实太残酷,Mia已然丧失了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坦然地去面对它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小说原作好像是把所有人写死了,但电影最后似乎是Adam把Mia给唤回来了,不管怎样,标题如同留给人们的思考,IfI stay,假如我活下来了,我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Ps.因为简书不支持音乐播放,但本作的音乐确实可圈可点,想听听本作原声带,获取更好阅读体验请点击: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实在耐不下性子去看这类型的电影,对比之下,我更会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