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大部分是饮酒和田园生活,田园诗中常用的意向之其一是鸟,而且是归鸟。
“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
鸟来来回回的在林中徘徊,他在找什么呢?他其实就是想回到他最熟悉的栖息的地方,鸟是思归的。
“云无心以出轴,鸟倦飞而知还。”云彩无牵无挂越飘越远,鸟在飞的疲倦的时候就知道该归来了。
陶渊明最著名的那首《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个时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东篱把酒,有远山自观,有归鸟在夕阳中归来。
还有一首写的应该是他当时的心情写照。“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鸟,如果失群的话,也会心中惶惶然,徘徊无定,叫出的声音特别悲伤。
对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的陶渊明来说,“误落尘网中,一去30年,他也曾经是徘徊的孤鸟。
仕途对于陶渊明来说,有时候就像鸟笼,用小陶罐喝水,每天都吃着精美的鸟食,在金丝雀笼里被人观赏。浑身的不自由,他不愿夜夜悲伤的哀叫,所以他回归了田园。
他从二十九岁开始,为了供养一家老小,不得不出去做官,都是些芝麻大的小官。
到四十一岁的时候干了八十五天彭泽令,然后断然辞官回归田园。
除了飞鸟,在陶渊明的诗里出现的还有柴门。而且这道门经常是关着的。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深街陋巷里面,大白天也关着家里的柴门,只要有一樽酒在眼前,那么,尘世与他就隔绝了。他的关门,不是一种胆怯,而是一种勇敢,他的关门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态度。
所以当人人发奋进取的时候,陶渊明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乘凉,他在自己的柴门内散步,他吃的是自己种在院子里的蔬菜。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他人生最大的欢乐是自己的孩子绕膝承欢。
他喜欢自己的家,就是每天走,每天看,他照样觉得它有趣。他就是个门,也要关着它。
对他来讲,有这么大个地方,就是的想要的欢乐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