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有句著名的励志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对联自勉,坚持写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代表之一《聊斋》。
这副对联其实蕴含着一种广为人知的成功模式: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不成功不罢休。
很多所谓的“成功学”宣扬的也是这种道理,煽起热情的火焰,为了实现理想几近疯狂,不顾一切。
这种模式应该说很有效,如今正被很多企业广泛应用。看看那些企业的文化墙就知道,基本都是这类标语:再不疯狂就要老了;不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很多人的确借助这种模式获得了成功。对于像蒲松龄那种可以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事情,这种模式尤其有效。
然而在一次性博弈中,这种模式就非常有害了,甚至会危及生命。
美国曾有个叫瓦伦达的钢索表演者,一次应邀在一个重大场合表演。据瓦伦达的妻子回忆,在表演前瓦伦达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妻子便有不祥的预感,后来他果然摔死了。之前瓦伦达无数次表演成功,都因为他都怀着一颗平常心,专注于走钢丝本身,不去想成败带来的结果。这次因到场的都是些重量级的人物,忽然患得患失起来,结果就出事了。心理学上管这种患得患失导致发挥失常的心态叫“瓦伦达效应”。
除了走钢丝,还有各类智力及体育竞技,当然还有一些残酷的战争,都是一次性博弈。也就是说,就这一次机会,一失足可能成千古恨。在这种情况下,老是念念不忘我一定要胜,我一定要赢,肯定不会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瓦伦达效应”发生作用的可能性极大。
在一次性博弈中,最好以平常心对待,才能发挥正常水平。这有点难,真的难!可是只能这样,没有更好的办法。
围棋界的神话吴清源可谓一次性博弈的大师级人物。
吴清源曾在日本围棋界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很多日本围棋高手不服气,说吴清源的水平其实并不见得比他们高,只是比他们禁得住诱惑,沉得住气而已。没错,禁得住诱惑,沉得住气。就这一点品质,成就了吴清源在日本围棋界独孤求败的身份。
吴清源与人对弈有一个原则,叫“不可贪胜”。据说,吴清源每次下棋前,都要翻看《道德经》,以便让自己心境澄明如水。对手未必不想也心静如水,只是不像他那样能做到而已。吴清源“不可贪胜”的原则,正好合了《孙子兵法》里的观点:先求不败,而后才能求胜。不败是自己能做到的,而是否能胜,则要看对手是否给你机会。
“我一定要赢”和“不可贪胜”,你的成功模式是哪一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