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毕业于名牌大学,懂技术懂管理情商高,国有上市公司的总工,年收入30W+,工作勤勤勉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工作稳定,但待遇基本见顶。
朋友C,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学历勉强也就三本,比A大不了几岁,通过工作认识不少人后,通过信息不对称性赚钱,一年下来赚的不比A少。
有一日,我们三人聊天,C倒是豪爽,分享自己各种赚钱方法,小到帮别人开票赚几个点的税点和管理费,大到用信息不对称性低买高卖赚钱,甚至包括用公司资源为自己获取更多的“中间费”,无所不用其极,听得A目瞪口呆,但也实在忍不住频频为C点赞,能做到这份上,也难怪C赚钱。以我对A的了解,A是不屑于去做这些事的,他是知识分子,是高工,怎么会做这些事呢,倒不是看不起这些事,也不是不想赚钱,只是万一被查出来,是自损名誉的事儿,以后在国企平台还怎么混?我和A轮流夸奖C太能玩儿了,要向他学习,C有点飘飘然,用那很不流利的普通话说着自己的威水史,这好家伙,还真是赚了不少钱。
我和C是老乡,前几天还写了一篇文章说家乡人不懂赚钱没经商头脑什么的,这现实就活生生的打了脸儿,高手在民间,真是活久见!
A和C两个无能从工作学历能力外表等等来比较,A绝对是完胜C的,可为什么A反而不如C有钱?
我们身边也常见这样的例子,学历高的、能力强的人不一定比学历低的有钱,反而是学历一般的人,通过社会大学的打磨,混得比学历高的人好得多,这种例子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还真是不少。
按照C的说法,在他熟知了这一行的种种规则后,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拿到各种讯息,他说,不管某项工作他会或不会,首先就是拍着胸口说:“交给我没问题!”,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收集资源,从我们相识的那一天起,他就换着戏法的厚着脸皮问我拿了很多资料。而A呢,总是碍于情面,客客气气的,做什么事得先考虑情面上的东西,加上国企总工的头衔压着他,很多事得考虑多方面才能出手。可时机不等人,往往就是犹豫的那么一瞬间,机会就消失了。
A和C,其实代表的就是良币和劣币,但往往是劣币淘汰良币,一开始听起来,真心为良币喊冤,但社会发展毕竟跟学校不同,不是成绩好学历高就足够,很多自带光环出身的A类人,骨子里还带着天子骄子的那种良好感觉,但事实是学校里,体制内和社会大染缸,真心不是同一套游戏规则,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切换成自适应模式,而不是抱着从小到大旁人羡慕的眼光自命清高的游走于世间每个角落,可能真的会一条路走到黑。
我心想着C赚了那么多钱,又很早领悟到赚钱之道,应该颇有资产,因此问他买了几套房,他支支吾吾的摇摇头,说错过了,因为他的妻子一直想回老家发展,后来又因为孩子读书因为没及时落户,妻子和孩子都回到老家,他也在老家盖了小楼,买了房……呐尼?这是什么鬼操作,做为同乡的我真心为他婉惜:“在一线城市打拼那么久,还那么赚钱,为什么不买房把妻子孩子都接过来?把他们送回去?然后孩子再努力的考出来在一线拼搏数十年,估计也无法遇到你如今的机遇,这不等于是让孩子活生生的输在起跑线上?”C叹了口气说,他也很后悔,早在零几年,他就有近百万,回乡盖起了小楼,其实那时广州房价也就几千块,当时他可以在广州买两套房,可他没有,跑回家里起了个房子……好吧,那个地方我知道,就算中国城镇化再发展五十年,也拆不到他那里……C犹豫是否要回去发展,我问他,回去发展能有在广州这样的机会?C忧伤的说,他感觉是回不去了,因为家乡比这边落后10年都不止,更没有这里的环境和机会,他要是回去,不可能赚到钱,但是以现在广州的房价,他买起房来也是十分吃力的,毕竟赚的钱再多,也比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加上由于没有眼界和良好的理财知识资产无法增值,他一人干活养活全家,手上的钱也不足够支持一线房子的首付。
A也是外地人,在广州娶妻生子,工作稳定的他早早的买了房和车,因为是立足国企,加上A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的人都比较有层次,能给予孩子较好的教育环境,也能在广州很好的学校读书,以后读个211或985是不成问题的,钱是赚得没有C多,但是也够一家人花了。
劣币虽然在某些时候能够淘汰良币,但并不能改变其本质,良币如果仅凭借因为其良好的属性而不与时俱进,恐怕也会沦为劣币,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良币,而且是成为审时度势的好货币。
注: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