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f35b88ed83be8ea2.jpg)
图文/浅草
我的孩子爱发脾气。
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
我的孩子做事爱磨蹭。
我的孩子爱顶撞大人。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份焦虑难免每个家长都会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的放大孩子的缺点时,他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越是关注孩子,内心的挫败感越强,所以想要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有足够对自我的关注。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问题就不攻自破。
鲍阅在《我们本可以这样爱孩子》的这本书里一直强调,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成长。只有完成跟原生家庭的和解,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爱。当我们每个人活得越来越真实,内心越来越轻松,内在更加自洽,我们的各种关系才会更加的融洽。
我们教育孩子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给予他的,真的是他所渴求的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216fd9ac208f9123.jpg)
如书中所说,与其说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我们在接受孩子天真淳朴的爱的洗礼。
对,接受孩子爱的洗礼。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他身上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埋下的隐患,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女儿有时候常常的和我顶撞,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娃不能好好说话呢?动不动的也大声吼叫。然后我就反思我在平常说话中是不是也是这样对孩子的?我在无形中呈现出的这种模式让她觉得,生气了,就是要大吼出来,我不开心了,我就是要让你不满意。
这种深刻的反思,在每一次问题出现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是我没有把她教好,我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我该给她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让她知道怎么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家大宝快12岁了,小宝一岁半。这两个孩子是上天派来带给我修行的。我常常在大女儿身上看到她的反抗情绪,她的叛逆。其实这也不是她的问题,是我过多的关注于这些问题,是我把这些问题放大化,一直揪着不放。
小宝咿咿呀呀,整天开心的很,她带给我精神的滋养,让我心变得更加柔软,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看到养育孩子的快乐与幸福,虽艰辛,但值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57a485ec82dd8bf3.jpg)
每次给小宝买的零食,大宝都要抢着吃,一次两次,很多次之后,我终于忍不住发火。她说我也只是个孩子,凭什么她可以吃我就不能吃呢?
我说,你都长这么大了,你还和她计较。她说,你也这么大了,你还和我计较,你整天抱着她,你都不抱我,妹妹剥夺了我的爱。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内心是很震撼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公平,对两个孩子各取所需,但是我在心里早早就划分了界限,你是大的,你应该怎么样?你都12岁了,我12岁的时候干了些什么?你12岁的时候还能在妈妈怀里来撒娇,我12岁的时候早已独挡一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53b20d72f1134878.jpg)
这种对比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就让我对老大产生了很多的不满。我有时候怀疑,完了她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好好学习,不思思上进,爱玩,她以后该怎么办呢?那段时间我特别的焦虑,为了争夺手机,也动手打过她,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就像两个发怒的狮子,彼此伤害。
孩子不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只会成为我们口中的样子。当我们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他身上的时候,一旦期待落空,自己就很失落。
对此,我也找过很多朋友的帮助。最终一致的问题是,你回来关注自己,你先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如果他真的是你眼中所说的那样,你能接受他吗?与其说是我们对孩子的不满,不如说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
是的,我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不满我怎么把娃教这样了,她今天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我所不能接受,也是我童年所欠缺的。这正如老师常说的,要把自己的内在小孩疗愈好。只有把自己成长好了,才不会挑孩子的刺。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f68a97936577e1df.jpg)
其实,我真的应该感谢孩子,因为孩子会通过各种“问题”提醒我们,让我们反省,让我们成长,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而真正的爱是接纳孩子,静下心来理解孩子。而不是我们认为的爱。
最近两个小宝都感冒了,我就有点焦虑。我不停的让大宝赶紧喝水,多喝热水的时候她无动于衷。小宝在旁边哭哭啼啼,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的糟糕。然后我就大声地吼道:出来喝水,你听到没有呀?这时孩子慢慢的走出来,对我说,妈妈,你那么凶干嘛,你就会控制我。
我说,我怎么控制你了,我让你喝水有错了吗?我一遍遍的叫你,你都不喝。你看,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为她好,我希望她喝水,我希望她健康。其实孩子内心是我不想喝,我不需要喝,等我想喝的时候我再去喝,你命令我喝就是给我施加一种压力。
这一刻,我反思到原来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束缚。我们给孩子表面上是爱,在她认为这是一种枷锁。鲍鲍老师说,这是我内心的那个小孩在嫉妒她,我12岁的时候都没有人疼,你现在都有人疼你,你还不珍惜。这深刻的认识,又会对我们亲子关系是一种修复。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273d8aac3a9a7497.jpg)
活着是一场修行,教育子女也是一场修行。《我们本可以这样爱孩子》的书中说:“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修,修行不是改别人,而是修自身。向外求幸福的前提是外界要符合我们的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就会带来痛苦,而向内修幸福永远都在我们手中。”
那问题又回到我们父母自己的身上。只有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孩子,只有把自己修炼好,孩子在我们的光辉下,也才会熠熠光彩。愿我们作为父母成长的越来越好,活得更加的通透真实。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的自由,让孩子成为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375032/d4ba785544966392.jpg)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这是鲍阅在《我们本可以这样爱孩子》这本书中反复强调的。
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希望我们借知识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书中的智慧,真正的成为一个智慧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