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蔡崇达的《皮囊》,昨晚读到了《厚朴》这一章节,到这一章结束,突然想起一个人。
其实会读《皮囊》也有一部分原因源自于他。
这段时间起了个愿,坚持每天读点书,增加自己的厚重感。
读书可以随口说之,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太多的因素可以阻止这件事进行下去,纸质书的不便就是其中一项,为了避免这件事开始便夭折,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从读电纸书开始。
另外读什么书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各种读书软件里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无从选择,多数情况下,耗费时间浏览一遍目录便点到为止了,翻来覆去,循环往复,书目看了不少,书没读几句。
看到微信读书推荐的一本《皮囊》时,眼前浮现出一副场景。
床铺下面黄色书架分上下两层紧紧摆放着两排书籍,其它书籍都已经模糊在印象中,但有两本清晰可见,一本《狼道》,另外一本便是《皮囊》。
这床铺是十年前我上大学时宿舍寝里的床铺,这些书是当年一位同学的。这两本书我没看过,不过《狼道》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应该属于励志工具书一类。《皮囊》光从表面就无法理解了。当时我不喜欢读书,自然不会借来翻阅,可“皮囊”这两个字无端深深留在脑海中。
当我想读书了,刚好碰到它,便拿来一读,也解一解当年的疑惑。
人不可貌相,书也不可以只凭名称胡乱猜想,读了大半,书中的内容虽然都在《皮囊》之中,但仅凭“皮囊”两个字绝对无法猜测到内容。
其中每一章都会对我有点影响。
渐读渐渐升起一种感叹:他竟然在十年前便读这本书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心里清楚,这本书给他带来了什么我想象不到。
我对这位同学是很佩服的。
在大多数同学已经融入了绝大多数人看到的“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时,他是有数几个还保持着高中时代“苦行”的同学之一。
大一刚入住宿舍时,进屋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在灯下读厚厚一本上面写满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当时我就想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大二当我拿到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年级比赛一等奖时,在前面却出现了一个凌驾于一等奖之上的“太极之星”,那便是他,绝对的唯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疯狂的学习英语,我是班里第一个通过英语四级的人,他却成了英语四级分数最高的人。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名为“赢鼎”的组织,开始进行自己的“人生战略规划”。我想打破内向对我命运的压制,把准备考研的钱投进了这个组织。在此之前他劝我好好考虑,加入以后我才发现有些东西属于宿命,没有外力能帮自己改变。
后来他着手考研,那种努力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宿舍总是缺少他的身影。一天,大家不以为然,十天大家不以为然,几个月过去大家都沉默了,有些人真的不甘随波浮沉,总是努力的溯游而上。
令人意想不到是,大三结束他放弃了考研,我心中一些本应坚硬无比的东西无端的轰然破碎。
大四大家忙着毕业设计,我竟记不起他那飘忽的身影。
大学毕业,大家各奔东西,他从吉林一路骑自行车到了北京。
我听说后既惊讶又羡慕,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勇气,或许在很早之前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为什么是北京?
我不知道。
当我深夜读到了《皮囊》中《厚朴》这一章时,我想我明白了。
然而他十年前便读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