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与“人”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与“人”

作者: 赤脚大仙_1317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3:56 被阅读0次

叶嘉莹认为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且其路坎坷。而苏轼云:“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则是赞陶诗内在之充实——就像你注视着一个人的双眼,在内心感受到那目光的深邃,绝不停留于表面。

在陶诗中读“景”,从来都不止是为饱眼福。《咏贫士七首》其一之前八句之景,读起来令人悲伤,更不赏心悦目。“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为首句,其“孤”、“独”字,则奠定这首诗并不是来写田园之惬意的。诗人此时已身在田园,却仍在寻找自我的境界,在摆脱人生困惑的路上前行着。

如果说这首《咏贫士》中的“孤云”是自喻,那么“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中的“众鸟”之成群便是能令他心情舒畅的一种状态。其实关于“鸟”的意象,陶渊明也曾在相对欢快的田园诗中多次用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饮酒》其五中的一句,叶嘉莹在分析时称这句是陶渊明“在人世之间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一个归宿。”《饮酒》中的鸟“相与还”,《咏贫士》中的鸟“未夕复来归”,也都是比喻陶渊明自身的归隐,倦飞知返,这才是个归宿。

于是他“固穷”的持守有如鹤立鸡群,与迷茫平淡穷苦一生的人不同。“岂不寒与饥”是他所面对的隐士生活,也是对世人的发问。既然别人都认为苦,不愿受苦,那陶渊明就没有知音,也就孤独,也就悲凄。但是,当他在《杂诗》中“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时,他却在《咏贫士》中悟到“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这是他的实现自我境界时的辗转曲折,也是他整首诗描写悲伤的景色所想表达的人生态度。

从云、鸟中读出陶渊明的孤独,看到其背后的持守。这是深埋的华美、丰富,是无法用言语表达透彻的自我境界。

相关文章

  •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与“人”

    叶嘉莹认为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诗人,且其路坎坷。而苏轼云:“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浅析《笨花》中的民俗风情及民族意识

    《笨花》是铁凝六年磨一剑而创作出的一部四十四万字的长篇巨著,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来形容它最合适不过。小说将“历...

  • 虚与实

    实而虚之,虚而实之,实而实之,虚而虚之,先虚后实,先实后虚,外虚内实,外实内虚,虚虚实实,虚实相乱等,都是虚实...

  • 实名

    史称之有名,欲尝以名为实;而实与名其相远矣!故欲顺而未顺,欲实而不能实其心意不正也。以此为鉴而忘乎四体之休死。

  • 五十而实

    昨天,和同学们相聚一堂,我因有事需驾车,不能饮酒,同学问,真的驾车不能饮酒?我说:咱们都五十了,嘴里还有虚话吗!同...

  • 学而实

    入围决赛兴奋中,总结谋划不放松。 视频观看显原形,问题多得改不赢。 专家用心来指导,百忙之中无烦恼。 项目落地有疑...

  • 学习古典文学笔记

    西晋陆机的《文赋》,既为文作赋。其中说: 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 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

  • 《义与名而利于实》

    按现在的话说,此题目的意思就是所谓的“名利双收”了,也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一举多得的最佳情况。您看,出师有名,起码...

  • 梦的国度

    梦的国度 因虚而实 因实而虚 佛陀的叹息 因牵挂而失落的天堂

  • 实而习之

    2017年8月25日 晴 雨后的北京这两天又干又热,但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还是不错的。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有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与“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l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