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送给他打”,
可能很多人对它有更专业、多角度的解读,但我今天突然感觉到,这算不算是人的第三种选择。
第三种选择就是,在是与非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和解读。
就好像,路怒症,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该不该生气,该不该跟对方发生争执呢?
当获得了更丰富的情感认知,也许就有第三种选择,不悲不喜,去无视它。
今天听到有人讲,关于减少欲望等等的佛教理论是不是让一个人压抑自己的天性,
其实并不是,而是在压抑与放纵之外提供更多层次的思想选项和抉择,
避开被原始的欲望本性驱使的冲动,跳出自我来观察自我。
有一本书叫《断舍离》,
里面提到,当你意识到不停的获得和拥有是一种自由的时候,你也要同时意识到懂得舍弃和做减法也应该是你自由选项里的一种。
当我们跳出二元对立,会发现更多的可能和选择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和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