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32[学习提升]揭秘文字背后的故事

932[学习提升]揭秘文字背后的故事

作者: 冬日暖阳zlh | 来源:发表于2024-03-01 21:18 被阅读0次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甚至以“月亮”为线索,贯穿了的作者大半部生涯。如果不认真读,觉得写得比零碎。对于没有教过五年级的我来说,读了几遍后,一时觉得无处下手了。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借“月”抒怀,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诗人李白,他就曾写下这样的千古绝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我们就曾经了解到,之所以写下这首诗,是因为李白长年在外游学,也曾在扬州大病一场,分外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意图:从孩子们都非常熟悉与喜欢的电影谈起,共同回顾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情景,让学生了解越是背井离乡之人,越是历经实时变化,一个人才会越发思念家乡。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读文、学习的兴趣。

本课题目《月是故乡明》选自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季老之所以写下这样的经典之作,那也是与他的个人人生经历有关的。

季羡林,东方学大师,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智者勇,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先生1911年出生于山东,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1917年投奔叔父到济南求学,日寇侵华,因此还曾辍学一年。1930年考取清华,赴京读书。其间,一心读书,立志报国。1934年,清华毕业,回济教书,考取德国交换生。1935年结束任教,出国留学。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活困苦,思乡心切。曾在《留德十年》里写到:后来战火蔓延,德国四面被封锁,供应日趋紧张。我天天挨饿,夜夜做梦,梦到中国的花生米。1946年,留德十年,辗转回国。历经坎坷,终成一代大家。

意图: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经历相对都是简单的,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又有父母的陪伴,思乡之感体验到的不多。听听季老的人生经历,再细细读读季老的文字,也许才能更加明白他在那些特定情境里的思乡之情。

此外,有关月亮的古诗也需要积累一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意图:有关月亮古诗的积累,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们借月抒怀的情结所在。月,成为了感情的寄托,思念的象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32[学习提升]揭秘文字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nc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