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一篇关于哈佛纪录片《学习的人》的微信,尤其其中一句“吃苦有什么牛逼的,敢快乐才是真牛逼”让我很有感触。
自小到大,似乎一直被灌输苦难意识,似乎只有吃苦才是人生真谛。确实看到父母们把生活过在争吵愤怒指责等各种负面情绪中,经常谈起小时候吃不饱的刻心铭骨的痛苦中,说你们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隐隐中觉得歉疚:你怎么可以快乐?!
这种苦难意识跟着我独立上班,兢兢业业地工作,课余忙着充电学习。成家以后更不敢松懈,你还要买房,扶养孩子赡养老人,怎么可以快乐?这种忧患让自己迟迟不敢要孩子,直到自以为给孩子准备好了基本条件为止。
大龄生孩子后也是一切为了孩子,不敢给自己添置衣服,不敢出去旅游,而自己舍不得的花费到孩子别人那儿就认为理所当然了。至此,生活中似乎只有两种责任:孩子,父母。自己被压在最底下,自己的需要,追求,梦想呢?似乎自己还挺享受自己这个角色,尤其当父母自豪地对别人说我是多么孝顺,老大头带得有多好时。
但生活不会一成不变,被忽略的感受及需要随着孩子的出生在心中疯狂滋生,有时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怒火和焦虑。有了痛苦才会寻求成长出路,学心理,看各种书,我开始慢慢划界限,可以对不是自己的责任说不,虽然时常内心会有强烈的愧疚冲突,有时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好惹的人”,这也许是成长的过程。
现在开始正面快乐,一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为了防范于未然一定要把当下过得可哈哈吗?焦虑能让人进步,快乐其实有更大大动力。快乐的生活并不是只是享受,躲避责任。快乐玩和努力生活相辅相成,好好的快乐吧,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有责任有义务让自己过上快乐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