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岁月神偷

读书|岁月神偷

作者: 秋水依然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4:58 被阅读0次

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小人物,看似与主线关系不大,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去探究小人物背后的心理,其实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贾府那些有身份地位的老仆人,同样都是些退休人士,她们的境遇却完全不同。

01   李嬷嬷的老背晦

我们先来看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这个老太太在我印象里,是个不讨喜的人物,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她极其“拎不清”。她老人家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九回,袭人回家探亲去了,宝玉也出门赴宴了。主人和管事的都不在,丫头们难免就松懈起来了。这很正常,老板不在,谁还不会偷个懒啊。

结果正巧遇上李嬷嬷来给宝玉请安,见宝玉不在家,丫头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因叹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个样儿。”老太太一上来就摆谱,然后她又骂道:“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屋子,由着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那些丫头们多精怪啊,知道她已经不管事了,就只顾自己玩。

老太太见丫头们不理她,更恼火了。你们不理我,我偏要说。于是又开始唠唠叨叨。“丫头们总胡乱答应。有的说:‘好一个讨厌的老货!”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太婆,跑来指手画脚,多遭人嫌弃啊,难怪被丫头们嘲弄。

其实呢,既然已经退休了,就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何苦再去摆威风呢。现在手上无权,谁又会真正听你的话。可惜李嬷嬷不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她在屋里继续巡查,见到桌上有碗酥酪,就是类似我们现在乳酪一样的奶制品。于是她问道:“这盖碗里是酥酪,怎不送与我去?我就吃了罢。”说毕,拿匙就吃。

李嬷嬷不过是宝玉的奶妈而已,又不是亲妈,谁给她的自信,她真是老糊涂了。一个丫头道:“快别动!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认,别带累我们受气。”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一面骂着袭人,一面赌气将酥酪吃尽。

李嬷嬷本来是想刷存在感的,没想到事实啪啪打脸,那群丫头们明显向着袭人。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大家都是看屁股说话。你坐什么位置,人家对你说什么话。所以,在位时要守规矩,安本分。退位时要智慧,当断则断,潇洒离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都不过是记忆。

李嬷嬷把酥酪吃了,这事完了没有呢?完全没有,她心里还是不舒服,把这笔账记在袭人身上。于是第二天,她特地来宝玉房里找袭人吵架。正巧袭人身体不适,躺在炕上,于是给了她骂袭人的机会。

当时我就觉得,李嬷嬷真是一点没有同情心,也不讲道理,平白无故地就骂人。但若我们以李嬷嬷的角度来看呢,她辛苦一辈子服侍宝玉,原来以为自己能够得到尊重,没想到谁都不在意她,她根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所以,当一个人的存在是以外界的认可为标准时,她是很痛苦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遍提醒别人,不要忘本。提醒宝玉不要忘了,他是她奶大的。提醒袭人,当初你不过是个毛丫头,是我亲自调教你的。

然后,她又开始对袭人进行人身攻击,说她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丫头。李嬷嬷骂人的时候完全忘记了,她也不过是几两银子买来的奶妈。鲁迅先生说过,奴才做了主人,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因为做奴才的人底气不足,所以他们要用行为来证明他们的尊贵,让人忘记他们原本卑微的身份。李嬷嬷就是如此,她通过打压袭人来显示自己的尊严。

袭人哭了,她本来就生着病,正是最脆弱的时候,莫名其妙被人骂一顿,心里委屈得不得了。宝玉原在黛玉那里,听到屋内吵架声,急急赶来,少不得帮袭人分辨“病了”、“吃药”等话。这时候就能看出宝玉的不通人情事故,一看就是没有结过婚,不会处理婆媳关系的楞小伙。

这个场面其实和婆媳闹矛盾差不多,聪明的儿子会顺着母亲的话,虚张声势地骂妻子几句,让老人出了这口气就好了。最傻的莫过于帮妻子辩解,越说越错,因为母亲根本不在意谁对谁错,她只在意儿子帮了谁。同理,李嬷嬷也只在乎宝玉是不是尊重她。

所以,当宝玉为袭人解释时,她伤心了,说道:“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认得我了,叫我问谁去?把你奶了这么大,到如今吃不着奶了,把我丢在一旁,逞着丫头们要我的强。”一面说,一面也哭起来。

到了此刻,就会发现,那个骂人的李嬷嬷,虽然看似很威风地骂人,其实她心里也很难过。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李嬷嬷自从离开宝玉屋里后,感到大家都遗忘了她,而她又无能为力,所以她才会骂人,想通过这个方式提醒大家,她曾经做出的贡献。当大家不理会她时,她更是失落,难过。她的那种委屈,我们都不曾看到,我们只会说她“老背晦”。

所以,当一个人陷入自己的情绪,困在自己的认知里时,是看不清世界,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的。如果李嬷嬷能放下眼前的得失,向其他嬷嬷学习一下的话,她的人生真的会很不一样。

越读《红楼梦》就越佩服曹雪芹先生,仅这些老奴们,他还写出了不同的人性,不同的次第。如果给这些人打分,我看李嬷嬷只能三等,那么二等和一等的是谁呢?

02  察言观色的赵嬷嬷

同样都是奶妈,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和李嬷嬷的处世风格就完全不同了。

在第十六回中,贾琏陪黛玉奔丧回家,摆上酒馔来,夫妻正对坐准备进食。贾琏的乳母赵嬷嬷来了,贾琏、凤姐忙让她一同吃酒,令其上炕去,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等早已炕沿下设下一杌子,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便在脚踏上坐了。赵嬷嬷是很知礼的,她并没有因为贾琏夫妇的态度而忘乎所以,反而谦卑地坐在了脚踏上。所以说,赵嬷嬷才是真正没有“忘本”的人。

贾琏挑了两盆菜给赵嬷嬷。凤姐见了就说:“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矼了她的牙。”又对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她们热来?”

说实话,贾府的男人情商都不太高,宝玉如此,连在外见过世面的贾琏亦是如此。反观贾府的女人们却各个灵性聪慧,像是水做的骨肉。而凤姐,更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她马上就说,这个菜赵嬷嬷咬不动,还提到早起她就说有个菜适合赵嬷嬷吃,问平儿怎么不去热了送来。就这么一句话,把凤姐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的性格全表现出来了。这种话,那个老人家听了心里不舒服?

在寒暄过后,赵嬷嬷切入正题了,她说:“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酒饭,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我们这爷,只是嘴里说得好,到了跟前就忘了我们。幸亏我从小儿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得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样一件大喜事来,哪里用不着人?所以倒是来求奶奶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赵嬷嬷是很有智慧的,大家不要小看这几句话,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赵嬷嬷明白在贾府真正有实权的人是凤姐。那么她是个怎么性格的人呢?她喜欢听奉承话,好面子。所以,赵嬷嬷一上来就撇开贾琏,直接求凤姐好歹帮帮她忙。

接着她又嗔怪贾琏不上心,求他几次到现在还是燥屎。“燥屎”是歇后语,干搁着的意思。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责怪的力度,她把握地非常精准,既讨好了凤姐,又没有伤害贾琏的自尊。所以说,赵嬷嬷真的不简单。最后,就是她求人的时间,这是什么时候,是元春省亲前,贾府正准备修造大观园的当口,有大量的岗位需要招工,她现在过来可不是有求必应吗。

凤姐果然一口答应,“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哪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

凤姐借着这个机会敲打贾琏呢,说他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这其实是个很敏感的话题,贾琏的好色又是全府皆知。我们看赵嬷嬷怎么应对的?她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事,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你看,一句“脸软心慈”就把贾琏的好色掩饰过去了,不仅场面上好看,也让贾琏心里明白,嬷嬷向着他呢。

凤姐也不是真要和贾琏算账,便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求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赵嬷嬷笑道:“奶奶说得太尽情了,我也乐了,再吃一杯好酒。从此我们奶奶做了主,我就没的愁了。”赵嬷嬷多厉害啊,把酒杯一端,话题就岔开了,不动声色间化解了一场夫妻间的小风波。

接着,贾蓉贾蔷携手同来,与贾琏商量造园子的事情,他们细细盘点初步的工作,大大小小的不少事情。凤姐一听机会来了,忙向贾蔷道:“既这样,我有两个在行妥当人,你就带他们去办,这个便宜了你呢。”贾蔷忙陪笑说:“正要和婶婶讨两个人呢,这可巧了。”贾蔷也非常懂得沟通的技巧,明明是凤姐让他安排工作,在他的口里变成了帮他忙。一句话的进出,就让凤姐从求他的角色变成了施恩的角色,所以贾蔷在府里的成功确实也有他的道理。

待问到名字时,凤姐便问赵嬷嬷。彼时赵嬷嬷已听呆了话,平儿忙笑推她,她才醒悟过来,忙说:“一个叫赵天梁,一个叫赵天栋。”凤姐道:“可别忘了,我可干我的去了。”说着便出去了。

凤姐工作效率极高,几句话之间,就完成了赵嬷嬷的任务,还真的让她老人家看呆了。比起千辛万苦求职的贾芸,赵家兄弟得到这份工作太容易了,这可多亏了他们有位好母亲。

赵嬷嬷的成功来自于她对主家的恭敬,行为举止之间不仅进退有度,也确实对贾琏一片真心爱护,所以她才能在贾府过着悠闲富足的小康生活。当然,在这群奴仆中,还有一位隐藏的大BOSS尚未出现,那可是连贾母都礼让三分的人-赖嬷嬷。

03  有远见的赖嬷嬷

第一等奴仆当然是赖大的母亲赖嬷嬷了,她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荣国府、宁国府的大管家。自己不仅当上了老封君,并且孙子赖世荣从出生那一刻便脱了奴籍,到了二十岁,更是在贾府的帮助下捐了前程,当上了父母官。这就是奴仆的最高境界,不当奴仆,翻身做主人。

贾府之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服侍年长主子的嬷嬷们,比年轻的主子还要有体面。从贾母对赖嬷嬷的态度来看,她肯定是服侍贾母长辈的老奴,资历很深。按常理来说,赖嬷嬷在贾府躺平,混吃等死绝对没问题。譬如宁国府的焦大,天天喝醉酒,在马棚里骂主子,宁国府不也照样养着他吗。

不仅如此,赖嬷嬷的两个儿子在宁荣二府之中还担任着大管家职位。如此体面的生活,她完全可以高枕无忧,颐养天年。但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她,却敏锐的意识到了,即便在贾府如何体面,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奴才。所以她在晚年之时,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将孙子的奴籍脱掉,成为自由身。

赖家的祖先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厮,他还不是焦大那种对主子有救命之恩的,赖家凭什么一步步从三百多奴才中脱颖而出,完成阶级的跨越呢?在封建社会,等级比现在还要森严,可他们家就能够悄无声息地野蛮生长,在其他奴才还在为蝇头小利打破头的时候,他们家不但成为了财主,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份子。我们不妨来寻找一下赖家成功的原因。

首先,赖嬷嬷有超前的理财意识。

在第四十三回,贾母突发奇想,想让众人攒钱给王熙凤办个生日宴,期间便有这么一个情节: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赖大之母因又说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位虽低些,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嬷嬷听了,连忙答应。

从这段话看出,赖嬷嬷家非常富有。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虽说贾府给的月钱不少,但她的收入比少奶奶们还多,这不由得令我疑惑。直到后续在第五十六回探春当家时才揭秘,她当时准备在大观园内部实施“承包制”,而探春改革的灵感就是从赖大家的园子里学来的:

探春道:“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着呢。”探春道:“我因和他们家的女孩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了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

赖嬷嬷家的园子不及贾府一半大,但她却能敏感地掌握市场的需求,抓住商机,把园子租出去。不但省下了雇人管理园子的花费,还可以收取租金。而赖家就是通过这样的经商模式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第二,赖嬷嬷一家情商高,人际关系处理圆滑。

第四十五回,赖嬷嬷邀请凤姐去参加孙子赖尚荣升任县官的庆贺宴请。当众人向她道喜之时,她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非常谦虚地说:“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至于已经是县太爷的赖尚荣是否真的磕了头,我们无所得知。但她的这番说辞,就代表了她对主子忠诚恭敬的态度。

不仅赖嬷嬷如此,赖大一家都是如此,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赖大媳妇还曾给林黛玉、薛宝琴送花儿:同是第五十二回,贾宝玉府内骑马,路上遇见了赖大,两人的相处模式是这样的:正说话时,顶头见赖大进来,宝玉忙笼住马,意欲下来,赖大忙上来抱住腿。宝玉便在镫上站起来,笑着携手说了几句话。

赖大是荣国府老奴,而且还担任大管家的职位,所以贾宝玉出于晚辈礼数,需要下马跟赖大打招呼;而赖大对自己的身份有清醒的认知,上来便抱住贾宝玉的大腿,不让下马。于是贾宝玉只是站在马镫上,跟赖大拉着手说了一会儿话。

而且,赖大和赖大的媳妇很有心,会根据时节送一些很暖心的小礼物,哪怕是敏感的林黛玉都感到他们满满的诚意,欣然接受礼物,口称不敢辜负他们的心。

第三,赖嬷嬷不忘本,乐于帮助曾经共事的伙伴们。

第四十五回里,赖嬷嬷去请凤姐赴宴,因看见周瑞家的,便想起一事来,便问王熙凤为什么不用周瑞家的小子?

凤姐儿道:“前日我生日,里头还没吃酒,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他不说在外头张罗,他倒坐着骂人,礼也不送进来.两个女人进来了,他才带着小幺们往里抬.小幺们倒好,他拿的一盒子倒失了手,撒了一院子馒头.人去了,打发彩明去说他,他倒骂了彩明一顿.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不撵了作什么!"

我一直说王熙凤是贾府的总经理,她这番话不仅是说给赖嬷嬷听,也是在说给周瑞家的听,为什么要赶走你儿子。赖嬷嬷听了之后笑着说:“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了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被大户人家赶出去的奴仆,是没有人敢用的。当初金钏儿被赶出去跳井而死也是这个原因。

“他又比不得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这句话就很有内涵了,她是说,周瑞家的是跟着太太陪嫁过来的,她儿子跟买来的那些奴才的后代不一样。你如果赶他出去,太太会很没面子。这句话一出,王熙凤只能说:“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毕竟王熙凤不能不顾及王夫人。

就这样,赖嬷嬷救下了周瑞家的小子。周瑞家感激涕零,向凤姐磕完头之后,又要向赖嬷嬷磕头,“赖大家的拉着方罢”。

从李嬷嬷的老背晦,到赵嬷嬷的察言观色,再到赖嬷嬷的阶级超越,可以看出三位嬷嬷在格局和段位上的差距。所以,并不是岁月让人变得糊涂,偷走了智慧,而是糊涂的人变老了,只要我们能在年轻时多学习,那么我们老了以后,岁月至多只能偷去我们的青春,而无法改变我们的拥有的智慧。

04  “水”的智慧

我们读小说,不仅要读情节,更要学会读懂人物背后隐藏的人性。在赵赖两位嬷嬷身上,我看到了如“水”一般的智慧。那么,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趋高避下。水永远是从高处往下流的。它永远不会浮躁、飞横跋扈,而是低调地做事。尤其是赖嬷嬷,当她家获得了财富和地位以后,更是把自己放到非常低的一个位置。这样的做法,不会引起别人的羡慕嫉妒,也不会给自己招来逆缘。

第二、空虚静默。空虚就是心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和机心,静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行为上,安安静静地不怎么让人记得它的存在。就像那两位嬷嬷一样,她们不会像李嬷嬷一样骂猫打狗,到处挑事,生怕人家忘记了她,更不会打着小算盘去谋划些什么,而是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三位嬷嬷都为贾府做出了贡献,只有李嬷嬷天天唠叨她奶过宝玉这事。试想,就算是再大的贡献,这么挂嘴上谁不厌烦。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默默地奉献,并不奢望得到怎样的回报。再进一步说,施恩求报虽是人之常情,但这个“求”也让当初的“施”变得不那么纯粹,未免落于下乘。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水是很柔软的,外界什么形状,它就随顺外部环境。赵嬷嬷在和凤姐的交流中,就顺着她的性情脾气说话,事情很快就办成了。而赖嬷嬷不仅说话圆融,连她的儿媳送礼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会根据时节和对方性格来选择礼品,所以贾府上下都很喜欢赖家。

就我们平常人来说,别说是赖嬷嬷的智慧,能像赵嬷嬷这样会做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红楼梦》里真正智慧的老人,其实是那个贫穷的打着秋风的刘姥姥。关于刘姥姥的解读太多了,大家对她看法都相当一致,是个审时度势,宽容大度的老人。

那么大家发现没有,在整本书中,在贾府前期富贵时,刘姥姥只出现过两次。也就是说,当她度过了家中的难关以后,并没有一直来打秋风,去依附贾府。所以,她才能在贾府被抄家以后,不仅保全了自己,还救下了凤姐的女儿巧姐。而那三位嬷嬷,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贾府倒了,她们还会好吗?

真正的智慧,是看破的智慧,是放下执著的智慧。曹雪芹在开篇就讲了,只是我们都忽视了而已,那就让我们再温习一遍吧: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生不过是一场梦,不要太执著。最后,祝我们都能从红尘这场大梦中醒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本体智慧,找到那个被我们遗忘却始终不离不弃的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 神偷

    岁月的 神偷 你 偷 走了 我的青春 岁月的 神偷啊 你 偷 走了 我的容颜 岁月的 神偷啊 你 偷 走了 我的 ...

  • 且容我偷来时光与你重逢

    岁月神偷

  • 金玟岐| 你愿意用十年换一个喜欢吗?

    岁月神偷金玟岐-岁月神偷 很多人只知《岁月神偷》,不知“大七”金玟岐。 最近有人从《向往的生活》里才认识金玟岐,也...

  • 「散文&谈写作征文」记录-是对生命的救赎

    岁月是最大的神偷,把人的一切在不知不觉间偷走。-《岁月神偷》 再次看这部6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岁月神偷),感触良多...

  • 岁月•神偷

  • 岁月“神偷”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题记 岁月把脉络轻轻改写,渐渐长大的我们顶着“祖国花朵”的称号,勇敢的向高考跨...

  • 岁月,神偷

    我愿意偷了所有东西,换回一个你 And in the end...

  • 岁月•神偷

    诗意盎然的虚梦 挑动岁月指针 云端又起风了 回到梦的起点 你带泪跑进人群里 挥动着天空的雨 彩虹又勾画起南北 直到...

  • 岁月,神偷

    岁月催老心却不易老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人生如白驹过隙的逝去而唏嘘不已。 在岁月不断叠加的日子,我们经常游走在时间...

  • 岁月,神偷

    心存美好,岁月不老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生活时风时雨,不知不觉间,已离无忧无虑的学生时期越来越远。 渐渐地发现,许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岁月神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pm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