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小别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海清、黄磊等演员们将每个角色真实演绎,三个不同的家庭揭示了当前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孩子们的点滴瞬间勾起一路成长的回味。
琴琴、朵朵、小宇,他们分别是家庭生活水平低、中、高的孩子典型。家贫常常出孝子,琴琴所在的家庭生活不富裕,年纪尚小的她就懂得了体谅父母的感受,通过学习上的勤奋来增加自信,同时讨取父母的开心。而朵朵相对宽裕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她不用过早的背负太多生活的压力,唯有学习成绩的压迫成为了她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导火索。小宇是现在常讲的富二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让他有机会培养更多的兴趣,但是学习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他的弱项。
这三个孩子的成长具有代表性,与当代学生们的生活相似度很高,他们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模式也说明了很多问题,最显著的是孩子成长速度与父母成长速度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分别时各种不适。
吴佳妮和金志明的家庭模式是最普遍的,夫妻二人常常会因为财政问题发生口角,而他们唯一的孩子琴琴的成绩优秀,演变成掩盖夫妻矛盾的常用途径。这类家庭的重心聚集于孩子一人身上,当出国留学进入家庭之时,便掀开一场夫妻大战。琴琴父亲不舍得孩子离开,加上家中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的成长牵动了父母几乎所有的精力。
童文洁和方圆的家庭模式属于相对幸福的,他们给予方朵朵完整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教育问题上能够商量出较为统一的方案。朵朵不用考虑怎样化解父母间的矛盾,同时还能得到适当的鼓励。只是童文洁像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的控制表现在对其学习与生活的管教上。在朵朵面临出国抉择时,由于童文洁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她与朵朵间不平衡的依赖关系愈发明显,所以她一时无法接受孩子的离开。
张亮忠带给小宇的是重组家庭,他满足了孩子非常不错的生活条件,但对其管教相对较少。张亮忠爱小宇,而且爱的很深,所以他能够以平等的姿态给儿子讲道理,告诉他男人的坚强与包容,还一直支持小宇兴趣的培养。虽然这类父亲的爱看上去淡淡的,但在分别之后仍令人怀念。就算张亮忠有了小儿子,也并没有让他减少对小宇的想念。正是这个原因,儿子选择出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的成长,与父亲愿意无私的给予关爱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一思考,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别离,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的被忽视。是否还能记起?第一次离开家寄宿学校,第一次在异乡工作,第一次组建家庭各自生活......伴随着儿女羽翼丰满的成长,伴随着享受独自翱翔的快乐,猛然回首,远处留下凝望的眼神,那是时光流逝的痕迹,却也是分离的记忆。这种分离是一种伤感,也是一种幸福。
懂得自己的父母是一件需要时间的过程,我们不可太年轻,那样我们只能记得他们的慈爱,无法深刻洞察他们的内心。我们也不可太年长,那时岁月的烽烟已将我们熏染,无数次默念中将父母重新塑造,已不再真有原始的亲切。——毕淑敏《我的人生笔记》
可见,孩子想要完全理解父母,这是一件需要缓慢成长才能收获的事情。
在成长的历程中,孩子可以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波动,然而父母却很难再站在少年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于是,父母和孩子间产生了隐形的鸿沟,这是心智成长才能跨越的距离。
想要探得子女的想法,就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像童文洁一样,为了更好的了解朵朵,以一名粉丝的角色走进她的世界,即使被朵朵发现,最终各自都有了成长,事情也没有发展的更加糟糕。童文洁能够成功处理和朵朵间的问题,原因在于她懂得自律,遵循了自律的四个原则。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理性成熟的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倘若和孩子的沟通方法不恰当,对彼此的成长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武志红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便有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为了戒掉儿子的网瘾,而向心理医生求助。因为这位母亲未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她并不了解儿子真实的想法,所以便轻易判定儿子每天上网2个小时即为网瘾,过度担忧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明显,儿子缺少独立的空间,接受母亲时时地关爱。武志红分析称,这位母亲渴望永远了解儿子的想法,那就感觉不到分离了。
家庭中的别离太多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不过,初始阶段都会是不舍,不愿接受。别离的发生,像极了生老病死的规律,时时刻刻在进行着。没有办法拒绝孩子的长大,也无法阻止父母的老去。其实,无论是子女的角色,还是家长的角度,经历成长需要一辈子去完成。当自己还是孩子时,希望尽快长大离开父母探索世界;当自己成为了父母时,又要见证子女的成长别离。
面对成长有痛苦情绪是正常的,这样的生活才能完整。学会自律,学会控制情绪,心智才会更加成熟,内心也会随之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