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一起听一听。
至今还记得在病房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患者每次就诊都说自己胸口疼、针刺感。他看过了好几家医生,最后也见过经验丰富的主任,做了好多该做的不该做的检查,诊断结果依然也是不明朗。主任也安慰不了患者,就推荐了院内很会聊天的老中医,一个曾在乡镇待了好多年的老赤脚医生。
过了一个多月,老中医到病房会诊,之后就聊到了之前主任介绍的那个患者。老中医云淡风轻地说,那人好了。一个好字,对于医生来说,就是病痛困扰解除,没有再来。一个好字,对于医生而言,犹如负重的人卸下了担子的轻松。所以,主任之所以很喜欢跟老中医聊天,是因为他能从中医那里得到启发,而且还很佩服中医四诊合参的思维理念。他也知道现在的职场人其实内心很脆弱,有些人有点小病小恙就会很惊慌。虽说医学技术发展已有进步,但也不是每种病情都能说得清,不是每句话都能说到那些人的心坎上。而一位阅历丰富的中医就有可能通过望闻问切近距离的接触,打动患者、解开心锁,老中医就是被主任所尊崇认可的权威、化解疑难杂症的那个人。
老中医用最朴实接地气的话语,通俗地引导出患者的诉求,就如那位感觉胸前刺痛的患者,其实还是焦虑所致的隐忍性的情绪压抑。本来升职有望的岗位莫名被领导换掉,自我否定后奋力向前却又郁郁寡欢,所以这半年来出现的胸部莫名疼痛缠绕着他,导致失眠也相伴而来。如此,一次次就诊、体检,又一次次失望,却不曾想过去看看精神卫生科。
老中医阅人无数,句句话中肯而又触动内心,对于缺少关爱的人来说不亚于温暖的阳光。心病还需心医,当然某些药物也有辅助调理的功效,三次复诊,患者再没有登门,就说明心结已被打开。老中医自拟该疗法:话疗。其实,他就是一位很棒的心理咨询师,擅长话聊,当然不是话痨。
当下,不良情绪不只影响心情,也影响躯体感觉,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有说不出的困扰。当他们不知道如何化解、解除,也就本能求救于自己认知里的医生,述说历程往往却又忽略了背后的原因。《身体从未忘记》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值得社会层面的人们都读一读。其实,若在一次次体检后,并无器质性病变,那就有可能是心因问题导致的躯体症状,或者是心身疾病。
比如,经常反复的肠炎胃溃疡,莫名的胸痛,还有头痛、荨麻疹、湿疹等等。其实就是身体的求救信号。因为,情绪总要有个途径释放,你不主动,它就自己找出路。至于哪里是路,它哪里认得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