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其散文—哲学随笔,因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尤其他的代表作《随笔集》是 16 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今天我们就共同看看他的哲学随笔《热爱生命》,看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蒙田生活在16 世纪中后期。在他生活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几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并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启迪人们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坦诚对待死亡,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
读完文章确实受益匪浅,作者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认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为什么说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生命活动就表现为日常的生活,所以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碗惜”。原因是“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
第二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
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红流逝的光阳。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公平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便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工作、干一番事业,那样我们的生命才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的;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蒙田的生死观呢?
《热爱生命》一文,前半部分主要谈“生”,后半部分则集中论“死”。蒙田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蒙田这通达的生死观一方面来自他对死亡本身的洞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出生就预示着死亡,生死相依相随,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把死亡的阴影除掉,而专注于眼前的生,“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另一方面来自他充实的生命形态。虽然生命的长度难以改变,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生命的内容和质量就会无限丰富。“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乐趣”是热爱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懂得发现乐趣、享受乐趣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如此蒙田的《热爱生命》就像一首庄严的歌曲,歌领生命的美与爱,引导人们深深地思考。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探索下一课蒙田的《热爱生命》!最后欢迎你在评论区和弹幕里说说你关于“热爱生命”的想法。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