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最盛的宗教是佛教,但统治者阶级的宗教是神教。日本神教中最高的神祇是天照大神,又称天照大御神、天照皇大神、日神。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
2.丰臣秀吉使日本的武功到了极盛,德川氏使政治到达巅峰,形成了日本封建制度,直到明治维新。山鹿素行、吉田松阴、藤田东湖把中国和印度的儒家和佛教思想融合成了以神权为中心的日本民族文化。
3.武士道最初的事实只是一种奴道,就是封建制度下的食禄报恩主义;后由山鹿素行、大道寺友山将其穿上了儒家道德的衣服,成为道德论的武士道;再进而为信仰论的武士道,明治时代又加上了维新革命精神,形成维新时期的政治道德的基础。
印度的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分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神佛对立的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把佛教的信仰投降到神的威力下去。第三个时期是日本汉学的进步和古学派哲学突然兴起直到日本维新时代,严密定出了神佛的区分。
4.平源执政时期战事较多,到了德川氏时代,各国诸侯势力逐渐均衡,文学哲学逐渐发达起来,特别是汉学发达,构成了日本近代文明的基础。中江藤树是日本阳明学派的开山鼻祖,提倡的仁爱观念,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5.如果一个人民族没有文明的同化性,不能吸收世界的文明,一定不能进步,不能在文化的生活上面立足。但是如果没有一种自己保存、自己发展的能力,只能被人同化而不能同化人,也是不能立足的。日本人虽有许多小气的地方,可这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向上心十分惊人。
6.山鹿素行在古学派哲学论中,认为天地由天琼矛开创的。天琼矛是男子阳具的象征,这一种创世思想,渊源与男性崇拜,就这思想和历史来看,也可以知道日本的尚武思想军国主义,全是由日本宗法社会的神权迷信来的。
7.封建时代日本武士的生活内容,一是击剑,二是读书,三是交友。武士的责任一是拥护他们的主人的家,二是拥护他们自己的家和他自己的生存。所以武士们认定自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主家。日本武士的家系是藩主的家系的从属,这家系的观念,和宗法的神权迷信有密切的关系。“轻生死”“重然诺”“当意气”这种武士独有的特性,是武士阶级的生活必要,也成了他们的道德和信仰。武士道的精华,一是“仇讨”,二是“切腹”。
8.1868年1月3日,民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利重新归于天皇。明治维新后,政教合一,将赋予天皇神性的神道教尊为国教。
9.一代历史的创造不是简单的东西,不是绝对的问题,在全时代的历史当中,一代革命的成败,民族设立的兴衰,文化的隆污,是整个的东西。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往往是享受失败者的福,个人事业上失败了,往往倒是时代成功的原动力。我们如果要读一代历史,千万不可被事实迷住,不可被道德迷住,不可被理论迷住,我们要看得到全部的历史,然后读书才是有用的。
10.中国民族如果不能决死,绝不能够求生,要想求生,必定先要敢死。
11.军国主义不只是一个思想上的表现,一定要成为一种制度,以军事组织的力量作为政权的中心,一切的政治势力,都附从在军国组织之下。
12.自然是大公无私的,他不单是不无私于野蛮,也不无私于文明。他只要惩罚堕落,惩罚文明的浪费者,惩罚懒惰而不努力求生存的人。为生存而奋斗的,自然给他生存;为文化而奋斗的,自然给他推广文化。
13.中国民族如不衰败,日本何敢起侵略中国的野心;蒙古灭宋,这是刺激丰臣秀吉的最大事实。满洲灭明,英法侵略中国,两次订盟城下,这是引起西乡隆盛等的野心最大的事实。
14.信仰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条件。自强不息是自信力的工作,厚德载物是自信力的效果。只有信仰才能够永生,只有信仰才能够合作。人的生活是实实在生死之间的,如果人人专靠着一个计划时,何处去生出死里求生的威力?
15.日本的宗教信仰生活是较为纯洁的、积极的、不打算的。他们的牺牲精神,是由这一种信仰生活的训练而来。他们有一种把自己的身体无条件的奉献给神的决心,有一种绝对的观念。对于宇宙和人生有一种永久和一切的观念,他们能够把自我扩大,造成一种大我的生活,他们物质的无常观是建立在一个很积极的精神的常住观的上面。
16.日本人的自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其他民族没有分别的,懦弱以至于不能生存,乃至不敢生存的自杀。另一种是很特殊的,在自杀者的心理状态上舍得有一种积极的意义,物质无常和精神常驻两种观念很明晰的出现在自杀者的意识上面。日本人的切腹是被视为有尊严的死法,是平安时代以后广泛流传的自杀方法,切腹是痛苦最多的,积极的,必须努力而后能达到目的的自杀方法。自杀者在死的时候还积极的保持住很明晰的生存意志很坚强的奋斗精神,直到最后一刻不愿意抛弃努力的义务,不使身体有倾斜,不使十字纹有偏移,不把使用后的武器随意散乱着。是贯彻到底,更不存在着自杀途中幸运得救的打算,由思想所生的信仰,由信仰所生的力量,继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7.民族的特性表现最明白的在于人民的信仰生活和艺术生活两个方面。日本的艺术生活是真实的,他能够在艺术里面体现出他真实而不虚伪的生命来。日本的审美程度在其他国民中算是高尚而普遍的。日本在艺术生活上他特质有两点,一点是战斗的精神,超生死的力量;另一点是优美娴静的意态,精巧细致的形体。
18.中国文化输出到日本两千年的当中,大致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是完全模仿藤制的公交时代,既所谓平安朝的文化。这个文化是贵族的专有品,范围和形式都很狭隘。另一个是家康继承霸业后,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江户文化。日本文明的建设是在很低级的民族部落时代,硬用人为的功夫模仿中国最发达的盛唐文化而产生的。
19.日本民族的特点地衣是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信仰力,这种信仰历史他们无论对于什么事都能够百折不回,能够忍耐一切艰难困苦,能够为了信仰而牺牲一切。第二个特点是日本人好美,这和信仰同样是民族最基本的力量。不懂得好美的人,绝不要求道德的进步。
20.日本留学僧人南浦绍明经浙江余杭径山寺,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了日本茶道的起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