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索地换好衣服,主动收拾整理,拼搭复杂的乐高玩具……
当孩子做出这样的“良好行为”时,我们是不是会表扬“真棒”“真是好孩子”。正如“夸奖式育儿”的由来一样,大家都认为父母夸奖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c54d63fc7c3b6bcd.jpg)
然而这样的话语,实际上是在评价孩子。“评价”是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做出的判断。
虽然我即将奔四,但还是从心里认为和3岁的孩子是平等的。正如阿德勒所言,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上下关系。
因此,不要对孩子使用评价性语言,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如,当孩子把玩具让给了朋友,可以这样说:“你能够体贴朋友,爸爸非常高兴。”
消极的语言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小心把饭撒在地板上,“啊!弄撒了奶奶辛辛苦苦做的饭,爸爸好难过啊!”以这样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心情。
“别再任性了!真是个没用的孩子!”之类的“评价”语言是绝不会说的。
其实试着去做才会真正感受到,“不夸奖”(比“不批评”)要难得多。稍微不留神,“真棒”“做得很好”这样的夸奖语言就会脱口而出。
而且,被夸奖的孩子会很开心,还会继续“好的行为”。因此,以前的我也会想“夸奖有什么不好吗?”。但是,了解到夸奖孩子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后,我努力改变了之前的认知。
所谓的陷阱,就是“被夸奖”成为孩子们行为的目的。
如果总是夸奖积极主动打扫房间的孩子,“真是好孩子”,那么偶尔不夸奖的时候,他们便会自己来寻求“夸奖”,“老师,明天我会是好孩子吗?”
这样的孩子,看到走廊里有垃圾时,会根据附近是否有人(会夸奖自己的人)来决定将垃圾捡起来还是置之不理。
他们会因父母的评价或喜或忧,甚至为了“夸奖”在考试中作弊。
在选择未来的道路和工作时,比起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孩子会优先考虑自己是否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赞美。换言之,就是一味追求别人的评价而去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过上了不自由的人生。
仍以打扫房间为例,换作是我,会说“打扫得这么干净,爸爸很开心”。然后在大家聚在一起的“家庭聚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因为OK为我们打扫,大家的房间才会变得如此干净”,以此来告诉大家孩子的贡献。
大人应该说“谢谢你的贡献,帮了我大忙”,而不是说“太棒了”“好孩子”……这么一说,孩子们自然会表示感谢:“妈妈,谢谢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2d09c4f77a4db428.jpg)
让孩子们拥有“自己是参与全体社会中的一员”这种认知,并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给别人带去快乐,帮助别人,好开心!”我希望向孩子传达感谢之情,而并非褒奖,让孩子们感受到贡献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