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小有一个作家梦,但长大后就没跟别人说。后来有编辑找你“自费出书”,你有点心动:我打工赚钱不就是为了花嘛,花点小钱就能当作者,值啊。
醒醒!你是不是忘了楼下派出所怎么宣传反诈的了?
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怎么会突然找你网恋?居家办公就能月薪七千的工作怎么会一直招不到人,还能热情地跟你单独介绍一遍?大奖怎么就突然砸到你头上,如果你不知道中奖消息,那他为什么不私吞还要专程来告诉你?
放在出版上,就是这个流量为王、学历卷死的不公平环境里,你没有打造过爆款的经历,“编辑”又是怎么发现你的?一眼就能从陈旧的动态看到有趣的灵魂?
那口头谢谢他们就够了!“自费出书”属于非常灰的灰色地带。相信我,没有必要搞这个。
拆解一下,首先“出书”这一步就不一定有他们说得这么简单。你使用的文字是中文对吧?那只有大陆地区的正规出版单位出版了你的作品,它才能被使用同种语言的小伙伴读到。
如何辨别?条形码和ISBN为证。可以随便找本书看条形码底下的数字,正规境内书号前四位一定是978 7,第四位不是“7”的,都属于境外书号,无法在大陆地区销售。当然也无法用于未来学校评选、工作评职称之类的事情。有的公司专门申请境外书号卖钱,印出来全都是中文,就是不能卖,挂闲鱼都过不了,就这咱还不能说它是盗版。
你花上万元钱出的可能就是个寂寞。也就只好送文化圈外的朋友欣赏了,但这里还得注意,别在升学宴、满月酒送书,不然人家给你随的份子算什么?跟书有没有关系?你解释不清——因为境外书号是不能销售的,你送自己的作品都可能不小心站到违法的地界上去。
而且这类公司肯定是以利益为先,能塞到自己兜里的钱绝不会用来请专业的外包。付费你就出吧,至于什么效果你就管不了了。半年后把书拿到手,大概会发现封面图是侵权的,排版是最基础的,正文错别字是没有改的。什么,不满意?你就花这几个钱有啥不满意的!
然后你可能会想到挣钱不易,生活却哪哪都要钱,钱不够啥都办不到。可是,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不应该是“没用的东西不买”吗?为不值得的东西掏腰包才应该是难受的行为,难道要为不能为其掏更多钱而加重emo?某国外品牌(不回避了,就是Dior)抄袭我们的汉服形制,设计成品也不咋样,然后还要高价卖到中国来,这样的东西,你觉得值得买么?那换成书,咱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然后是“卖书”,假如你遇到了不用境外书号的大好人,假设你的作品真能卖,还卖出去一万册,那他们一定没说卖出去的代价是什么,会不会是超低折扣。假设这本书的版税率(意思大概是每本书给百分之几的售书款作为稿酬)定为8%,定价定为49元,卖出的一万册的钱都拿到手了,这样算把两万填上还挣钱,但问题是文学类书籍的版税率未必有这么高,能卖出的书很难按定价,不降价的书又卖不出去,再想下去,算了,接下来也不用我说了吧……
谁都梦想过有一本自己的真正的“书”,但这种机会我觉得不太好,先不要急,钱拿来学习更实际。
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怎么会突然找你网恋?因为他们的头像背后是批量发着土味情话的工具人,他们是不过脑的,只有你是上了头的。
居家办公、不限履历、月薪七千的工作怎么会一直招不到人,还能热情地跟你单独介绍一遍?因为看上了你的“保证金”。对方全程不露脸不说联系方式,真意识到被骗的时候也百分百追不回来。
大奖怎么就落到你头上?既然你不知道中奖消息,那他为什么不私吞还要专程来告诉你?因为用废物奖品换你的真金白银,骗子大赚……
看到这里,你还会相信那些主动加你自费出书的“X老师”“X编辑”吗?
他们污蔑了这两个称呼,靠着别人虚浮的梦想完成了自己的积累。自己几千几万没多久攒台车,留给别人的只有“作者梦”的泡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