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经历过的汉字拉丁化实验

我经历过的汉字拉丁化实验

作者: Landy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13:34 被阅读2380次

    为了更好的了解马来西亚,公司给我们开了一门马来语培训课,老师是华裔,讲课很生动,同事们积极性也非常高,最近见面都用马来文打招呼。Selemat Pagi!(早上好!)Selemat Hari Raya!(开斋节快乐!)

    学马来语的时候,也顺便了解了一下马来语的历史。马来语最早有自己的文字,是爪哇语字母(见下图),后来信了伊斯兰教,就采用了类阿拉伯字母作为书写文字。被英国殖民以后, 又采用了英文字母作为马来语的书写文字。所以马来语也是一种被“拉丁化”了的语言。

    汉字是以语素为书写基础的语言,世界上曾经被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总共三种,苏美尔人用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用的圣书文字,还有汉语。现在只剩汉字了。世界上主流还是音素文字。音素文字的好处显而易见,只要学会发音规则,就基本能读写书面文字。而使用语素文字的文化,会听说,不一定能读写。要读写,需要记忆大量的汉字。所以学习汉字要比学英语法语难得多。鲁迅、瞿秋白、王力都曾经主张过汉字拉丁化,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如果这个方案成为现实,nà wǒmén xiànzài kàndào de dōushì zhèzhǒng wénzì le。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当时在计算机里输入汉字很困难,有一种意见是如果汉字不拉丁化,那中国将错过信息化浪潮,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黑龙江省搞了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计划用三年时间(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用拼音学完六年的语文教学内容,然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再开始学习写汉字。我的母亲,河北沧州青县实验小学,也参与了这个实验。入学第一天,我就领到了实验教材的语文课本,连课本名字都改了,不叫《语文》,叫《阅读》,好像还标着“黑龙江省实验教材”,比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厚两三倍,里面一个汉字都没有,全是拼音。一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还在教“你我它人口手”的时候,实验教材已经是好几页好几页的文章了。我在“育红班”(当时的学前班叫育红班,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上已经学习了拼音,可以慢慢的阅读教材里那些故事。那些故事培养了我对语文的最初兴趣。可惜好景不长,上了没几天课,母亲大人听说我被分到了快班(当时管实验班叫快班),马上就找学校把我换到了慢班(正常班)。理由是怕我跟不上快班的节奏。这真是亲妈范儿啊。“大多数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却只有少数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后来我看到这句话时就想到母亲大人把我换到慢班这个事。我依依不舍的把教材还给了学校,领回一套人教版课本,换到慢班,一笔一划学起了人口手。但是因为喜欢实验版教材,所以一直在跟快班的同学借着看。我写这篇文章时试图在 Google 上找出当年教材的照片,没有成功,留下一丝遗憾。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学校似乎是无意继续实验,所以四年级开学时年级重新分班,快班慢班同学一起拿起了人教版教材上课。感觉从快班过来的同学也没有感觉到不适应,可能是儿童的适应能力强吧。如果放现在,可能实验班的学生家长要去围堵学校了。

    现在回头看,汉字拉丁化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汉字同音字太多,如果用拼音表示,经常要前后读几次才能确认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隐含在方块字里的丰富含义也完全丢失。

    随着语音技术的发展,将来汉字输入可能完全由电脑来完成,但是阅读中文还是需要认识方块字,除非有天人类找到了比用眼睛阅读更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手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经历过的汉字拉丁化实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bs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