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看一本书——《他人的力量》。
《他人的力量》是美国亨利·克劳德所作,邹东翻译。中西方文化相比较而言,我更亲近中华文化,那是我们的魂魄所在,有天然的情感吸引力。东方文化强调神秘和顿悟,强调因缘命运,风动尔?非也,心动矣;西方文化讲究数据,实验,由果必探因,直到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传统文化助泽我们润养灵魂,西方文化推动我们师夷长技。唯东,随心任性,百无一用是书生;唯西,目中无人,情感冷漠百年孤寂。
中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来说一个重情怀,一个重专业,二者各有所长。《他人的力量》对二者均有倚重,颇为难得。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被别人影响,也在影响别人。很多时候,你的表现有多好,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技能与本领,还取决于谁同你一起做或者谁对你做了什么。
你相信谁,你不相信谁,你从他人身上收获什么,以及你如何与他们相处,将会决定一切。
《他人的力量》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分为四种:
1.孤立状态
处在孤立状态下的常常是高能力表现者。他们独立自主,根本不允许自己求助他人。对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儿来说帮助别人比让别人帮助容易多了。他们可以是任何人的依靠,却不能依靠他人,无法寻求能量、支撑。正因如此,没有人会以你需要的方式为你守候。
2.坏的链接
坏的链接也许来自他人,也许来自自我。过高的期望、完美主义、不合理的要求、爱挑剔、吝啬赞美、羞耻感、内疚感、 贬低行为、缄默,听起来很美好,饱含爱意,但深究其本质它们都是坏的链接中的一些典型。
我这半年的所有困惑、焦虑均来源于此。我过度的浪费时间担心别人眼中的我不够好,我进入防御状态,试图回到过去,回到让别人重新对我满意、我对我满意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那个特定的人怎么看我,要比事情在客观上进展如何更加重要。这种连接状态会产生焦虑、恐惧、内疚、耻辱以及自卑感。对个人的能力表现和功能产生打击,通过自我怀疑和贬低来毁灭高能力。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加关心如何赢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是关心能力表现本身。这时,我们将失去护身符—— 伟大领袖所具备的锋芒,感觉自己名不符实,坏事或不好的结果都变成我们不够优秀的证据,我们的自信心慢慢萎缩。
因为人事变化,我不明就里的陷入第二种链接中去,又消极的采取第一种链接压抑躲避。身体最知道我们的情绪,一向健壮如牛的我身体自动罢工,靠高烧来转移我的注意力。
所以,每当身体莫名奇妙疼痛时,要感谢它,它在呼唤你的生命力,在自救。
没人想要被孤立、压抑。因此,在某一时刻,我们体内搜素链接的芯片会说:“我受够了,我想要良好感觉。”
所以我陷入了第三种连接——寻找良好事物进行链接。这只是听起来很美。
3.蛊惑人心的虚假“良好连接”
蛊惑人心的虚假“良好连接”就像镇痛剂,只能减轻痛苦,短暂而肤浅的让人感觉舒服一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切都是看起来很美。
比如我们朋友圈只晒美好的事物,我们期待的点赞和笑脸。赞扬、快乐、激动人心的浪漫关系和事件——他们都是极好的、快乐的、让人终生难忘的,他们值得去享受。
但这种连接对情绪的价值远远大于对事实的价值。沉醉过后,我们依旧要面对让人棘手的现实问题。
当我意识到我陷入三种层次不可自拔、循环往复时,我内心一阵阵颤抖。我们一次次的经过同一地点,却无法逃离,也找不到出路。
这太可怕了!
4.真正的链接关系
第四种链接有三个特点:关心、坦诚和结果——对别人给予足够的关心,说话时要不伤害别人,对别人说话要真诚坦荡,关注行为坦荡和更好的结果。
谦虚而真诚的接纳自身的需求并伸手向“他人力量”求助。
让我们向第四层次前进,找到能满足自己需求的那个人。
无论是你能给我情感支持、勇气、智慧、专业知识还是纯粹社交,我都需要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