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活动较少,那么他需要的食物及能量也应该相应的减少。
我一直以来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就是一个人如何可以知道他/她每日到底需要多少营养素和能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到底每天需要吃多少肉、蛋、奶、菜、水果及碳水化合物?
我们从人进食的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每天可以吃到肚子里的,最基本的,是肉眼可见的食物:比如鸡肉、鱼肉、牛肉、猪肉、鸭肉等等肉眼可辨的肉类;牛奶、酸奶甚至豆奶等奶制品;鸡蛋、鸭蛋、鹌鹑蛋等蛋类;蔬菜:西兰花、生菜、油麦菜、茼蒿、白菜、茄子、西红柿等等绿色蔬菜及各色蔬菜;苹果、梨、香蕉、桃子、甜瓜、西瓜、哈密瓜、羊角瓜等等水果;及日日不缺的碳水化合物:米、面,及块茎类含淀粉高的食物: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等,都要算在主食里面。我们能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尽量建议都吃这些肉眼可辨的食物,这样,我们至少知道真正进入了自己腹中的食物是什么。
问题来了,我们每天到底该吃多少食物呢?而且,能不能只吃单一的食物?比如:我就爱吃肉,其他的一概不爱吃,能不能就只吃肉维持生命呢?另一个人可能又会说:我就爱吃菜,一点儿也不爱吃肉,他能不能就只吃蔬菜维持生命呢?
人体的自我感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尺度。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张开我们的感官系统: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食物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第一个要问的,或者第一个需要感知的是自己的饥饿觉。仔细问自己:你饿了吗?饿的感觉,体会到了吗?体会到肚子发出的饥饿感觉,我们再进食。这就是进食信号的第一性原理。
进食量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么呢?就是要感受身体的饱腹感。肚子说:“我感到食物贴在我的胃壁上了”就是饱腹感的感觉。大家要有这样的认知:食物贴在胃壁的感觉,就是胃的胃壁已经完全撑开了,紧绷了,再多往里面吃东西时,胃就要被动的被食物撑大了。而不是胃的主动的容受性舒张(这是生理学上的一个胃功能的概念:就是我们的胃在知道食物要进来的时候,它会主动的松弛它的囊袋,做好接收食物的准备,但是它的主动舒张,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会无限放大)。所以食物进入胃后,掉入胃液中,逐渐填满了这个胃囊袋后,食物贴在了胃壁上,我们就能感受到食物对胃壁的牵拉感。此时此刻,就可以认为,我们的进食可以停止了。这就是饱腹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