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人在两年前一年看不完一本书,现在一年也能读个三四十本,虽不是很多,但改变却也十分明显,还是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0556/56ddade0911e7daf.jpg)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言,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确难以做到。其实有很多人都想让自己培养出一个阅读的习惯,却不知如何下手,总是看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通过这两年来我个人的实践,我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25个字。
“平和心态,兴趣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工具辅助”
1、平和心态,不要急于得到成果
不要想着我刚开始看书,就要从书里学到什么东西,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不论是谈吐、见识、还是文笔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刚开始就应该让自己舒服些,不要过于苛求看完就一定要记下什么,随意些。
2、兴趣是关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开始
先不要管读的书是否有营养是否能学到东西,先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哪怕是言情小说、推理小说,只要自己感兴趣的就行,不会看着看着就犯困就好。我以前就是,看会就犯困,但是自从我看了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铺)时状态就非常好,晚上不睡觉都想看完它。我渐渐喜欢上阅读可以说就是因为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自此之后,一口气看了他几乎全部的小说。所以,自从这之后我渐渐感觉到我之前不喜欢读书只是因为没有碰到我感兴趣的书籍。
3、循序渐进,慢慢尝试一些程度深的书籍
当我在看完了东野圭吾的书之后,又开始尝试看一些历史类的书籍,这也是我稍感兴趣的。后来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书籍,选择了《明朝的那些事》。语言通俗风趣,不会让人感觉到枯燥,所以整个过程我可以说是读的十分愉快舒服。还有《邓小平时代》这本书是因为我在看了一本小说《大江东去》之后,对改革开放的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这是一本很厚的书有700多页,看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整个过程还算可以,也对中国近代三十年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这中间还看了很多类型的书籍。总之就是由浅入深,逐渐深入。
4、阅读辅助工具app【阅读记录】,激发我们阅读
做什么事就怕没有反馈,只要有正面积极的反馈,我们才会感觉到一直在进步,会更好坚持下去。我以前每次阅读了都会在挂历上标记一下,代表今天阅读了,当一个月之后再去查看,会很有成就感。最近发现一款App【阅读记录】,我现在每次读书的时候都用【阅读记录】App来记录自己的阅读,不论kindle还是电子书App我都用它记录。比我以前在挂历上记录标记要方便多了,还能记录每次的阅读时间形成详细的阅读数据、管理自己阅读的书籍、拍照识别书中的句子。效率可以提高不少,推荐大家使用一下。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能给你带来些帮助,即使我们不能行万里路,但是却可以尝试读万卷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