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人物分析笔记

(读书笔记)人物分析笔记

作者: 晨LM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08:10 被阅读0次

    读孙教授的人物分析文章,心中时不时要升起一阵因被醍醐灌顶而产生的惊叹和崇敬之情,并且因此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多读书,多思考,以帮助自己学会分析文本,提高思维能力。

    以下是我关于今天清晨读的六篇人物分析文章的要点总结:

    一、真善美的统一和错位

    1.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提高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水准,在这一点上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机必须把艺术形象的情感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林黛玉形象的塑造更是把情感的执着和生命的存放放在尖锐的冲突中,让林黛玉坚决选择了情感之花的盛开,而不顾生命之树的凋谢,从理性的使用来说,这是负价值,而从情感上来说则是正价值。

    3.真善美三者不是完全绝对统一的,而是互相错位的,所谓错位,是价值的交错,而不是绝对的对立或分裂。具体分析就是,美的反面是丑,善的反面是恶,但美的不一定是善的,而恶的不一定是丑的。比如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对立面,林黛玉是美的善的,那么薛宝钗肯定是饿的吗?道德上一定是卑微的吗?其实在道德上,宝钗并无多少损人利己之心,他全部的特点在于他为了照顾全局而自觉自愿的,几乎是毫无痛苦的消灭了自己的情感。在人事关系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让自己和任何人发生冲突,甚至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都没有认真当一回事,结果是他自己成了生命的空壳和情感强烈,但没有健康的美人林黛玉相反,他成了一个健康却没有情感的美人,一朵没有生命的纸花。它虽然很美,但情感已经冷了,没有生命了,从审美价值来说这就是丑。

    4.文学作品的价值追求不在于善恶,更重要的在于美丑,比如繁漪是饿的,但从审美价值来说,他对情感的不顾一切的执着说明他还有审美的一面。

    5.审美价值和实用道德理性拉开距离,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不可直接与道德的善对抗,亦不可诲淫诲盗,拉开两种价值的距离是为了在错位中充分展示情感结构的奥秘,作者的道德理性结论隐蔽起来,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感受。

    6.语文教师如果能有一个以审美价值作为文本分析的起点,就有摆脱无效阐释的可能。

    7.艺术家而言把握真善美之间既统一又矛盾的错位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完全否认其间的矛盾可能导致公式化,概念化。

    二、人物的情感逻辑超越人物的理性逻辑

    8.人物个性的焦点是情感的个性以及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要分析人物应该从人物的独特情感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开始。

    三、鲁迅对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论

    9.把斗气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这正是把审美价值放在实用价值之上的美学原则,从这一点上说,周瑜和林代玉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艺术价值观念的产物,林妹妹和安娜也都是把情感放在生命之上,正因为这样大观园内和卡列宁负伤无声的战争,激烈的程度绝不亚于赤壁之战。

    四、拉开人物感知、动机和行为的距离

    10.从人物形象的情感逻辑、人物的感知结构和对话的表层语义和深层意向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小说的特性是不够的,因为仅仅把人物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加以考察,还没有涉及小说区别于诗歌散文的根本特点,在诗歌和散文中作者可以书写一个人的情感,但是在小说中,除了在意识流的小说中,绝大数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心里交流的因,而孤立的研究一个人物的心理结构及局限性非常明显,当然个人人物的心理结构研究可以作为多个人物心理关系的研究基础。

    11.人物心里的距离保持扩大的趋势是小说艺术的根本特点,传统理论认为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性格,环境等,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情节产生于人物心理错位的趋势,而环境则是一种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轨,强化变异,感知拉开距离的条件,小说艺术的根本奥秘就在这里。

    12.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包括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当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等于零时,小说不是变成诗,就是走向结束或者宣告失败了,同样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诗人白居易看来两个人要心心相印,才有诗意,但在小说家鲁迅看来则恰恰相反,经过一场冲突以后,两人的真正感情已经完结,才需要赌咒发誓,以取得对方信任。

    13.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一个爱情小说的模式,当a爱上b,b觉得他不爱a,再经过努力,石壁终于感到他已经爱上a,a却觉得不爱b了,这不是诗意的心心相印,而是心心相错,但这恰恰是小说的艺术生命所在。

    14.潜在的心理错位并使之适当强化是小说家的职责。

    15.传统的小说理论强调人物要有个性,要在矛盾斗争中表现人物,这也许都没有错,但其缺点是离开了人物心理错位结构的具体分析,本来每个人都生活在共同的世界里,但是由于情感的冲击,感知变异的分化,每一个人又都生活在各自感觉到的世界里,每个人物会知道不同的色彩和音响,此人物感到的比人物可能完全麻木不仁,同样一阵风吹来1万个人,有1万种不同的变异感觉,在不同的感觉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动机。

    16.本分析来说,关键是要善于辨析人物潜在初始动机的微妙差异,初始动机的差异也许极其细微,但经过反复打出常规的连续性反映后续新后续动机的差异就可能递增性的扩大,从而引起整个心理系统的距离扩大,如果不善于做这样细致的辨析,则可能离开人物自身的心理层次运动生成运动而求助外部的表面动作。

    17.拉开距离越大就越能提高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第一拉开距离的人物必须有相当紧密的情感联系,第二如果距离拉得太大,大到完全失去联系,比如梅出嫁以后就再也不到觉新面前来,这样就不但不能导致审美价值的提高。,反而会使审美价值下降。

    18.古典小说中的大团圆之所以不好,除了不真实以外还不艺术,人物的心理都重合了,还有什么好看的,所以近代西方小说避免写大团圆,即使不得不写这样的结尾也都写到接近大团圆就戛然而止了,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结局之后加上了一个尾声。尾声是一个女人和老头两个人对鲨鱼骨头不同的感知。

    五、在情感冲击下的感知变异

    19.只有人物的命运,人物心理结构的刻画撼动了读者的心灵,读者的情感想象思维都受到冲击,作品中那些社会批判的成分才能成为艺术的有效功能,如果不是这样脱离了人物命运和心理结构的刻画去阅读作品。可能把概念的说教当成艺术。

    卡列宁娜回家看儿子,有一系列的感知便意,都是通过对安娜心理活动的深层剖析。

    六、曹操的多疑和不疑

    20.建议把文献资料上的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个虚构在艺术上真是精彩。

    21.三国演义虚伪的曹操形象的伟大之处在于揭示了他独特的性格逻辑,从记忆到极恶,从极恶极耻到无耻无耻到理直气壮。

    22.清洁功能就是从生活的非常规发现心里的非常态,比如曹操,原来受重用一般的常规是感恩戴德,而他却去行刺提拔他的顶头上司,董卓,差一点暴露,赶紧溜之大吉。就是打出正常轨道的第1层次的心理,然后他的朋友家里怀疑人家可能要杀自己,又把人家给杀了,第2次打出常规,在第2层次的心理,第3层次打出生活轨道是在路上碰到好心的家长,然后他的第三重不正常的心态冒出来,又把好人给杀了,杀完了,朋友怪他第四重的超出常轨,她把心里的话通通讲出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是第4层次的内心奥秘,原来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英雄就这样变成了极坏的极恶的极无耻的心理黑暗的冷血动物,可这样的虚构我们就被震撼了。

    23.这个人物不是善人而是恶人,但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人物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是一个不朽的审美形象,因为它把丑恶的人物的内心,他的生存状态,他隐秘的自我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曹操是集审美审丑善恶于一体的一种体验,它让读者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人性。

    24.各位中介人物,这个人物和主角发生感觉的错位发生冲突,比如陈宫。

    25.许多同道人物在同一场景中感觉感知觉行为逻辑常常是永不错位的,人物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1+1=0,两个人物还不如一个人物。

    26.艺术上的曹操非常复杂,又非常统一,统一在多疑与不一爱才与智慧优越感的矛盾之中,历史上的曹操就没有艺术上的心里这么有机。

    总体上,我学到的一点就是,小说必须回到情节的非常轨和细节当中关注人物的种种错位,不仅是人物与外部的错位,而且还有人物自身外在与内在的错位。错位才使得人物本身更加立体,才会具有更强的艺术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人物分析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hs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