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13日,还有半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春节是中国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按照传统习俗,每家每户都要去亲戚朋友家里拜年送礼。很久以前,我也去拜过年,手里提一两斤猪肉和一两袋零食,晃荡着去拜年。
这样的场景,以前在我们那里再也常见不过。现在想来,这样的场景依然显得非常熟悉,就像发生在昨天。但同时又觉得有点陌生,仿佛那又是过去的事情,只适合偶尔拿出来回忆。
两个多月前,微信朋友圈有个朋友在微信里卖桔子,价格也不贵。于是我决心买一箱(5斤)快递给家里年老的父母,一方面算是照顾一下朋友的生意,另一方面也是让父母亲尝尝新鲜的水果。
眨眼间,这事情快过去一个月了。我因为自己的身份证过期,影响出行乘车购买车票和酒店入住,因此临时决定回老家的公安局办理新一代的身份证。回到家见到自己的父母,我很高兴,父母也开心。
谈话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之前卖桔子的事情。我问父亲最近买的桔子有没有收到,父亲回答说收到了,还说放在堂屋的桌子上。
听了父亲的回答,我很惊讶。买桔子已经是比较长时间之前的事情了,怎么还有桔子放在堂屋的桌子上呢?
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纸箱,密封完好严密,箱面上的快递单还在,快递单上面的日期显示从发货到我回家的那一天,已经过去25天。
我急忙打开纸箱,用手翻动看了下里面的桔子,出乎意料的是桔子并没有坏,但是桔皮已经明显干枯缺水分了。
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开箱吃掉桔子,回答说留到以后吃。若不是我回家打开箱子,这桔子极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完全坏掉。父亲的回答听起来多少有些敷衍,但更可能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我的父亲根本不想吃桔子。
十多年前,中国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大家的奋斗目标是奔小康。那时候过年过节给亲戚朋友买点水果是挺有面儿的事情。
现在,绝大多数人不仅吃得饱穿得暖,更是吃得好穿得好。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如今,买水果走访亲朋好友总感觉档次有点低了,有点拿不出手。同时还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我要送水果的人喜欢吃我买的这些水果吗?如果不喜欢吃我买的某种水果,那么不爱吃的水果会不会最终被浪费掉呢?会不会如同我给父亲买的桔子一样?
这个时代,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绝大多数物品不再像以前一样匮乏。一日三餐有肉吃是一种常态,各种水果零食美食,想吃的基本已经吃遍了。穿的用的已经品牌化或者正在逐步品牌化。
我还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吗?如果这个问题我还要想一下,那么我基本上不缺少必要的东西了。现在二手货市场特别繁荣,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各种各样的二手货都是我们多余出来东西,简称闲置物品。
2018年圣诞节,公司组织了员工之间抽签送礼物的活动。按照抽签的结果,我需要在圣诞节当天送礼物给公司一名没有业务交往的女同事。因为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合适,圣诞节前的那几天,可真是把我愁坏了。
一开始,我打算送化妆品、面膜什么的。但我提前看了下收礼物的女同事,觉得对方并不是那种每天化妆打扮的人,我送化妆品、面膜的想法就此打消了。
在圣诞节当天,我左手边的同事收到别人送的一套书(3本《南渡北归》),每一本都厚得像砖头,三本书跌在一起的高度也够吓人的。其他同事调侃说这三本书得看一年时间。
我左手边的同事回应说:“我五十岁之前是不会看这套书的!”
很显然,对于我左手边的这位同事来说,他收到的这三本书并不是他想要的。至今那三本书还堆在同事办公桌的角落。
这样一套书,摆在屋里占用空间,还要花费时间管理。如果转送给其他人呢?其他人很可能一样不想要,像烫手的山芋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金钱的浪费,同时还给收礼物的人带来了管理的麻烦。
试问一下自己,我希望收到自己不是很喜欢的礼物吗?我希望别人将自己送的礼物堆放在角落里不闻不问吗?
以前,几斤香蕉可以表达送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情意,今天的几斤香蕉已经没有以前那样浓的礼节承载力了。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时代如何变化,礼都少不了,更不可或缺。不同的是,承载礼的事物和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礼节的表达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