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这是我读严歌苓的第一部作品。开始读这本书,是在上周某个工作日凌晨五点不到的清晨,彼时,窗外的世界一片黑不见底,零下二度的寒。我开灯起身,蹑手蹑脚,快速闪到厨房,烧水,煮咖啡。我把这几个动作做得娴熟又麻利,燥音指数降到最低,灯光强度开到最低,唯恐惊扰到我那睡眠极浅任何条件下视一尘不染的干净与安静为生活第一重要原则的乌克兰房东。
故事一开始并不打动我,或者最初其实我对喋喋不休赤贫自嘲的女主以及FBI对女主近乎无孔不入的调查感到腻烦。 即使在讲述邂逅完美的外交官安德烈以及遇到边缘落魄的里昂时,我对情节的发展几乎是漫不经心的。
真正开始触动我的,是女主租住在善良安份的牧师夫妇家里的小心翼翼与努力维持的尊严与体面。就在那种一地鸡毛的琐碎里,”我”的过分小心,安静,十足的房客形象一下就生动又熟悉起来。没错,因为时差与习惯,我每天凌晨4点多即起,洗漱,煮咖啡,看书,背单词,处理工作邮件,轻手轻脚,唯恐惊醒我那工作日八点起床周末十点才起的平时舒适安逸到有每天有大把时间无处打发的房东太太。总是要在八点至九点,屏气聆听是否房东太太正在使用厨房,浴室,洗手间,一直到九点左右她出门上班,我才会从我的单词书或工作邮件中抬头,走向浴室与厨房迅速忙上一阵。之于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差异的种种,现实中的我如同书里的“我”一样小心并谨慎处理与房东太太的关系。
毫不怀疑严歌苓很会讲故事,不记得是怎样一页一页翻下去或者哪些突然出现的情节, 以致于从最初的腻烦到读着读着产生的代入感,似乎和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喜同悲。
美好正直的安德烈是温暖,安全的爱情化身,他给所有感情一个明确的定义,“爱我,不要谢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贫穷又自由的里昂是虚幻,飘渺的,始终游离在人群边缘,是“不会去给任何感觉下定义的人”。”我”徘徊在安德烈与里昂之间,选择安逸富足的生活,还是贫穷而高尚的艺术梦想?
相对挣扎在贫穷与尊严之间的女主人公的故事,倒是女主人公母亲殷恬菁的故事更出彩,这是一个出色的女人,如同她瑰丽的人生。她的娇媚可爱,她的冰雪聪明。她善用魅力,充分利用女人的优势和男人的劣势,权衡着利益得失,正如她权衡在刘先生与李师长之间,不动声色,把握时局并且适时争取。
王阿花,人如名字般漂亮,整部作品中存在感不那么强烈,始终都是安静恬淡的。在得知里昂卖掉自己的肾来换取她和孩子的生活费时,毅然打掉了孩子,离开了里昂,牺牲了她的爱情。
整部书中的人物,都围绕着一个关于爱情的表达方式----牺牲。安德烈牺牲了职业和体面生活,里昂为了不放弃艺术与自由,牺牲了一个肾,王阿花牺牲了爱情,刘先生牺牲了记忆,李师长牺牲了前程。而“我”,牺牲了奖学金和自由。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牺牲。很难说,这样的牺牲孰轻孰重。无疑,严歌苓的文字感很好,对心理和感受的细致描写,很轻易把你带入主人公内心的边边角角,感受那些挣扎与矛盾。对于鲜活地跃然于纸上的人物,除了结结实实的喜欢与感动,以及引发对于留学生生活和边缘人物的关注,对于爱情,人生,自由选择的思考,这本书的确很值得细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