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庆长假,阅读阳志平老师《人生模式: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一书。
整书看完,合上的一霎那,闪现在大脑里的第一个关联书籍是瑞-达利欧著写的《原则》一书。初读《原则》时,一直把重点放在作者提出的21项原则上,为读书而读书。其后才逐渐意识到读书要思考的重要性,才懂得“学而不思则罔”的意义。
如果说《原则》一书的作者旨在引发读者思考自已的人生原则是什么?那么阳志平老师的《人生模式:识别并优化你的核心认知》就是在告诉读者怎样识别并优化自已核心认知。
什么是人生模式?如鸢总是在天空中嬉戏,鱼总是在小中游荡,万物生长,看似随机,却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模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这些频繁发生的事件在结构上总是相似的,这就是所谓的模式。
单看个体,有的人喜欢表达,有的人喜欢讷言;有的人个性沉稳有主见,有的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模式。
在不同听人生阶段,有的人愿意顺大流,有的人选择特立独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已特定的模式,这种反复出现的结构,就是所谓的人生模式。
本书将人生模式总结为24个,五大类,分别是核心模式、行动模式、读写模式、人际模式、关于模式的模式。
围绕核心模式,作者从空间模式、心流模式、认知模式、情绪模式和动机模式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于时空模式,作者认为一是按照社会钟来处理,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同步,向金钱、声望等外部奖赏妥协;左右摇摆,迷失在时空洪流中的模式。一种是按照自已的节奏处理,向内在动机倾斜。同时按照简单持久的节奏前进的模式。
后一种模式倾向的人,对人生更有掌控感、自主感,人生的意义感会更强些。而前一种人生模式的人,则非常容易被空虚笼罩。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一生可能都在向外求,为生存而生存。也有一部分人在迷失中,会逐渐去探寻人生的意义感,能够以兴趣和好奇心为依托,安放自已。
时空模式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更通俗简单些。比如你会经常回忆起你的童年吗?你会畅想你的未来吗?你为当下困惑不已时,有没有把时光拉得长远些,想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甚至三十年以后,的自已想要的人生,是外在金钱名望的满足,还是身体的健康和内在的充实快乐?或者当你回首过往时,那些多年以前让你痛苦不堪的往事,是否都如过烟云烟般散去了?用时空穿越的模式,面对人生当下的难题,困惑是否就被解开了呢?
作者谈到的心流模式,举了“攀岩”的例子。当你爬到岩顶时,虽然很高兴大功告成,而实际上却盼望能继续往上攀登,永不停歇。攀登就是为了确认自已是一股心流,心流的目的就是持续不断地流动,不是为了达到山顶。它不是向上的动作,而是奔流不已。向上爬只是为了让流动继续。爬山除了爬山之外,没有别的理由,它完全是一种自我沟通。在人生攀岩的过程中,你体会到这种快乐了吗?
在我10多年的财务会计工作生涯里,其实很少有心流的体验,更多的时候,因为是一份工作而工作,因为要获取那份报酬,所以要按要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
但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却体验到了这种快乐。记得那是10多前年,作为所在单位的基层车间的一名通讯员,为了完成当月的宣传任务,我加班至很晚,在捯饬一篇文章,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凌晨3点,自已犹如文字王国的国王,文字犹如一个个妃子,被我拎来拎去,放在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的意义,完全沉浸其中,不知夜已深,应该就是进入了心流。
所以,需要这样的心流的时刻,需要做可以产生心流的事情。正如书中作者所说,在虚无的人生当中,会有一间干净明亮温暖的小酒馆。它来自感官之乐、思维之乐、人际之乐、工作之乐……
作者认为人的幸福感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满足,而是来自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人生不是爬梯子,而是多彩的万花筒。一是胜任感,也就是在自已擅长的、有能力的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获得他人认可的一种成就感,并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满足生存的需要。再者是掌控感。这种成就感的取得是自已可以掌控的,不是外界压力驱使的。三是归属感,被团队、家人接纳的那种愉悦感,如家庭关系和睦、同事关系和谐,大我小我的统一感,也包括身体的健康等。这个观点,突破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人生只有层层递进,满足了生存需求,才能追求尊严、价值的满足。人生不管处于哪个阶层,都可以拥有一个万花筒的人生,关键在于向内求,不断地满足自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生模式,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人生模式。适合自已的就是最好的,不迁就,不委屈,简单充实有意义,就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