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收到齐帆齐老师的这本《只做唯一的我,不做第二个谁》。因为一直好奇也佩服齐老师的人生经历与她的自我成长速度。带着好奇感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脑子里一直琢磨着怎么才能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这篇读后感呢?
整本书我感受到了齐老师受的苦,经历的磨难,以及后来的自我成长。非常的励志,非常的了不起。
随着整本书读下来,对齐老师的整个成长到蜕变过程加深了了解。有那么一瞬间,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扎了一样的疼。
通过这边书我知道了齐老师也是八零后,我跟老师可能年龄相当。同样出生农村,小时候也有过自卑,不自信的一段经历。
因为我是带着兔唇出生的,刚出生那段时间连母乳都吃不了。母亲每日以泪洗脸。小的时候,无论是在农村生活,还是在县城生活都离不开被人嘲笑的命运。对比自己认为的苦,在齐老师经历过的苦难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那一刻,我释然了。原来有很多人比自己还不幸。
齐老师的每一个文字对于我来说都那么的亲切。她的每一个经历都感同身受。齐父母都是老实厚道、大字不识的农民,家里生有3个姊妹,齐帆齐排名老大。但在她不到8岁那年,父亲就患肝癌去世了,家里很快陷入了赤贫。
为了谋生,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跟母亲去桐城街上卖菜,经常是三四点天不亮就要起床,因为从村子到城里要走很长一段路,一天也就赚七八块钱。从五年级开始周末,暑假就在村庄的堂哥厂打临工。从小学起每天混迹在大人圈里忙着赚钱养家。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不到十四岁,母亲也离开了她们。小小的齐老师不得不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去谋生。换做常人,可能没几个人能接受这样的苦难与打击。齐老师把她的以前苦难的一些经历写出来了一部分,但我还是能想象齐老师吃过多少常人没有吃过的苦,无法想象的苦。
小时候的齐老师,一个经历接连失去最亲的亲人的小女孩,没有时间,也来不及悲伤,痛苦,只能边哭边谋生,像个陀螺一样被生活抽打着不得不向前走。
齐老师的妈妈虽然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的这样的农村家庭妇女。但是她身上有闪闪发光的品质。她心地善良,性格随和,待人温和,是个内心强大的妈妈。生活上虽然物质贫瘠,但是精神上给足了孩子们母爱。光这一点已经很了不起。我想可能是妈妈留给她们的爱,支撑她们在母亲的离开后,有勇气面对生活。
随着妈妈的离世,齐老师三姐妹相继辍学,出去打工。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们还那么小,正是应该无忧无虑上学的年纪呀,她们也多想继续上学呀,为什么没有亲人帮帮她们呢?齐老师跟她的两个妹妹,小小的年纪就被逼着过早懂事。这时一种悲哀。
其实现实生活中,谁愿意真正的早懂事呢?谁不想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自己的童年呢?早懂事的孩子都是被逼的。被现实生活给逼出来的孩子。
所幸,那时的齐老师还会思考。思考让她更有感受生命的能力。就这一点已经打败了很多即使家庭优渥的孩子。因为齐老师的思考,让她成为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同时,还有那么一点不甘,也正因为这股不甘的劲,迫使谋生的同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看书,学习,积累。
这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在齐老师的最后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她开始人生的工作中第一次有了休息日。老师终于有可以喘息的机会了。好像整个宇宙的能量都来帮助她,真正的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抓住了自媒体写作的最好时机,一跃而起。
当然光抓住机会,不努力,坚持是没有用的。老师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也碰到过很多的困难与阻力。因为小时候受过的苦与磨难,让老师不觉得这些困难能阻拦她。因为她一路都是跟困难斗争过来的。
齐老师自我举例,14岁多辍学,拼不了学历,拼经历、拼努力。这是齐老师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普通人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齐老师经历了这么多的人生创伤,但是依然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还有了今天的成就。齐老师被生活虐的千疮百孔,毅然决然爬起来,努力生活,热爱,拥抱生活。难能可贵。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或者带来的伤害,我们无能为力,也改变不了。但是有一种成长,叫做自我成长。齐老师跟她的妹妹们做到了。正因为有齐老师这样的榜样,她的两个妹妹也通过自我成长,过上了独立,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历经人生的千帆归来时,好好经营现在的自己,是对自己最好的一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