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范浚民间故事集首发式上的发言(初稿)

范浚民间故事集首发式上的发言(初稿)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1-05 15:40 被阅读0次

香溪是一块富有自然韵味、人文色彩的宝地。国宝棉毯,宝塔高耸,古瓷悠悠,珍珠美美哒,彰显了兰东北新石器时代以来灿烂文化发展史,文物丰藏、古建丰足、文化丰沛、文脉犹存,各得其所。

香溪有一条旌摇万年大山,昭示日月不老的星河。平原上千亩稻浪翻滚,湿地公园中十里长湖荷花依次盛开,高山坡地兰花飘香,柔美与奇秀集于一身。它是诗是画,是散文是小说,更是民间故事和传说;它是流淌大众血脉中的基因,又是激荡起大江大河澎湃动力的元素。

香溪是一座承继优秀文化传统,心性与事功兼备的学府。古镇古街古祠堂古民居古井数不胜数。从中潜藏了先贤范浚——婺学实际开创者的思想宝库,吸纳天南地北之哲学气象,润泽阡陌乡土,启发社会大众;它在身拥北山风光之最、江塘治水之最的同时,涌现出一地进士之最。我们应该不负先贤,不负韶华,履职、尽责、担当、奉献。

范浚民间故事集

2023年6月17日,在这里开启了范浚民间故事征稿的路程,不到七个月时间,今天,又在这里举行该故事集首发仪式,实现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学术民间化大众化通俗化的文本实践的闭环。其(期)间,范国梁会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刘鑫老师和他的女儿作出了无私地奉献,激发了本研究会全体会员的创作活力。

范浚民间故事集有效解读了范氏家族辉煌历史和范浚丰富的人生经历;初步还原了香溪江村历史风貌,重现了兰溪非遗和故地风俗;丰富了兰溪古代人物故事和传说内容,为深入进行范浚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兰溪曾出版或刊行过兰花女、大仙黄初平、智者毕矮等民间传说和故事文本)。

也许大家看了读了觉得还不够过瘾,有的故事只提供了线索,还未进行情节打磨和细节上的安排,好在民间故事和传说本身具有开放性传统,通过在座的努力,相信在再版时故事内容更丰沛,故事情节更新奇,人物性格更鲜明。

谢谢领导的光临指导,谢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陈水河撰写于2023年12月31日早上

相关文章

  • 读“范浚集”(一):文体

    《范浚集》和《范香溪年谱》分别收录了兰溪籍理学家范浚大量的诗文。 单就文章来说,只要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范浚集》的目...

  • 唐代诗人诗咏“终南山”

    近来,受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范国梁之托,在编《范浚研究集》,其间,我断断续续地写了长文《韩愈之范浚》。也因此,对韩...

  • 张剑: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范浚(1102——1151年),字茂明, 世称香溪先生,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他...

  • 读“范浚集”(七):深居

    隐居,有大隐和小隐之别,但范浚说自己是“深居”、“幽棲”是“幽人”。并认为官员只有挂冠才算真隐,偶尔怀才不遇,人居...

  • 读“范浚集”(五):立德

    一、德 《礼记·乐记》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说,道...

  • 读“范浚集”(四):求学

    范浚在《答徐提干书》中说,曾以为士生叔世,去圣人千数百岁,虽不复见圣人之仪形,而即遗经所传,以求所不传之妙,尚可以...

  • 读“范浚集”(二):心性

    一、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惟心无外,有外无心。 对后一句,我最初的理解“心是性的载体”,其实范浚是把...

  • 读“范浚集”(六):交友

    一、交友 1、坐人皆听琴,未必知琴音。相知纷满眼,未必相知心。——摘自《听琴》 2、人言十步有茂草,行矣求益无踌躇...

  • 转化与创新(简牍812)

    范浚学说研究心得—— 范浚先生及其范浚学说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更能做得到,相信今后也能研究与应用得更好。因此,...

  • 读“范浚集”(八):叹农

    范浚出生宦门,但终生深居农村,与香溪(宝惠寺)耕农(僧侣)相处久了,在所写的诗文中自然不缺乏耕农日常生活的主题,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浚民间故事集首发式上的发言(初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is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