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您的直言,别人真的能接受吗?

您的直言,别人真的能接受吗?

作者: 岸芷汀兰_322 | 来源:发表于2017-11-11 14:00 被阅读140次
    您的直言,别人真的能接受吗?

    01

    说起敢于直言的人,在历史上要数魏征了。

    有一次,唐太宗鉴于兵源短缺,应宰相封德彝之请求下诣征用不到参军年龄的中男入伍。当诏令转到门下省时,魏征竟拒诣意而不签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朕意已决,事与汝何干? "魏征回道:“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焚林而猎,明年无兽。中男充军,租赋杂徭下降,更何况兵不贵多而贵精,毋须凑数。”唐太宗沉吟半晌,下令停止征兵之事,还赏魏征一口金瓮。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是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而感慨的话语。认为魏征的死是整个朝代的损失。

    历代君臣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唐太宗和魏征那样相处。只有谏官遇上宽容的明君,才可接纳您的直言。唐太宗因魏征的直谏,确知自己行为上的得失,减少他犯错的几率,指引他成为了明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领导都能有唐太宗的宽容大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魏征,也仅有那么的一个唐太宗。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能接受臣子直言的人,除了唐太宗能造就谏官魏征之外,为数不多。

    02

    韩歆因为直言而导致亡身,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刘秀把韩歆从沛郡调到京城,让他代替侯霸担任大司徒。韩歆的性格倔强,有意见喜欢直说,没有隐讳,他的这种作风,常常让刘秀感到难以接受。

    有一次朝会,刘秀在读隗嚣、公孙述的来信之后叹道:“可惜了,其实,此二人也有才。” 韩歆应声答道:“亡国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纣王就很有才。”刘秀听了勃然大怒,认为他的言词太过激。

    建武十五年,正月,韩歆又上书刘秀,声称大汉朝要遭凶年,庄稼会歉收,会有大量饥民出现。刘秀问他依据何在,但韩歆却说不出理由,只是指天画地的发誓,而且言辞急切。此事再次惹得刘秀大怒,正月二十三日,刘秀正式颁诏,将韩歆免职遣送回乡。

    皇上还觉得气没出够,又派使臣拿着诏书到他家里责备他。一气之下他和自己的孩子都自杀了。韩歆的名望一直很高,却死在不是有罪的缘由上,众人不满。迫于无奈皇帝追赐了些财物,才准予礼葬。

    同样是直言,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直言也得要看对象。毕竟,每个人性格嗜好都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你的直言不讳。何况,历代的朝廷君臣有别,直言的话语导致对方难堪,一旦触怒龙颜,随时会惹来杀身之祸。韩歆的悲剧的确引以为戒。

    您的直言,别人真的能接受吗?

    03

    默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待人处事缺乏圆融。

    一次,她在论坛中看到颇有文采的楚荛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通过两个离婚的女人,她们以两种不同生活态度去面对各自的人生,启迪读者以高姿态活于世上。默然拜读后,为他的神笔而赞叹。在他的笔下,让默然读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可是,心思细腻且敏感的默然,她看到了两个故事里都用上了“村里”和“单位的同事”时,突然就觉得有点不妥,她似乎看到了两个活生生的原版人物跃然纸上。尤其是那个刻薄、恶毒的怨妇形象。假如,别人真的对号入座怎么办?古人有云:“悯人之凶,善人之乐。“于是,默然在论坛上直言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到十分钟,楚荛把发表在论坛上的文章删除了。事后,让默然觉得很歉疚。她知道,都是自己的直言导致的。

    阳光的背后看到的是阴影。天下的事物皆有两面性,有正也有负,有善更有恶。通常我们看问题,基本上都是自出个人观点与取值观去定向。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所看到的问题都不同。毕竟,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所处的境界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人或事,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大千世界,哪能一致?人不是完人,在待人处事中,不可能事事完美。

    故此,在平时的学习或工作中,当您面对自己的老师或上级,即便发现对方的不足,当您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时,最好不要选择直言。每个人都爱听好话。很多时候,您眼中善意的心直口快,在别人的眼里却成了恶毒的利器,本意出自良善,却被对方误认为是不自量力。即便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好,也要用委婉的语言,圆融的方式去对待,这样才不会惹事上身。“言多必失,人作必死。”确实是良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您的直言,别人真的能接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iw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