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灵柩·本脏第四十七》有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意思是五脏是贮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六腑是转化水谷精微而运行津液的。所以,人以脏腑为本,故有“本脏”说。而掌握“精,神,血,气,魂,魄”的五大脏,最为根本。人的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四肢,五脏者:肝、心、脾、肺、肾;六腑者: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泄而不藏”,与五脏对应配合。六腑除了胆以外,都是水谷出入,传输,受清必浊的脏器。
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
五官者:目为肝窍,舌为心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耳为肾窍。四肢皆以筋为联络,筋始于爪甲,聚于肘膝,裹结于头面,其动而活泼者为气,所以练筋、练骨必先练气。
1.五脏之肝脏:肝位于肋部,偏右。为人体将军,与胆互为表里关系。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对人体的气体活动有疏通,宣泄的功能;肝藏血,有调节人体各器官组织需要用血量的功能;肝主筋,筋靠肝血濡养,筋才能保持关节的屈伸活动。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于目,靠肝滋养,肝若患病,则能从目中看出。
2.五脏之心脏:心位于胸中偏左,有心包维护在外。为人体的君主,与小肠互为表里关系。其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所谓主血脉是说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功能,这主要是依赖心气的作用。所谓主神志,是指心乃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心开窍于舌,心的经络向上联系到舌,气血也上通到舌,所以舌是心脏的窗口。
3.五脏之脾脏:脾位于腹内。为后天之本,与胃互为表里关系。其主要功能是运化、统血和主肌肉。主运化,是指运化水谷和水湿。主统血,是指统摄周身血液,使其正常运行在脉道之内。主肌肉,是指肌肉主要靠脾的水谷精微来营养。脾开窍于口。
4.五脏之肺脏:肺位于胸口,上连气管。为人体的宰相,与大肠互为表里关系。其功能是:主治节,主司呼吸,主皮毛和通调水道。肺主治节,是指肺有使人体内在环境达到动态平衡的功能。肺司呼吸,是指肺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作用,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肺主皮毛,皮毛赖肺的精气以滋养和温煦,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宣发功能。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门户。
5.五脏之肾脏:肾位于腰部脊柱的两侧。为先天之本,与膀胱互为表里关系。其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骨。所谓肾藏精,是指肾脏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所谓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肾主骨,是指肾气充盈则牙齿不松动。肾还有主纳气的功能,肾对气有收纳,吸纳的作用。肾开窍为耳。
1.六腑之胆:胆居六腑之首,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的生理功能:①贮藏胆汁。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②排泄胆汁。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③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④调节脏腑气机。胆合于肝,胆助肝之疏泄,人体脏腑气机升降有序,出入有节,则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2.六腑之小肠: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为络属,故小肠与心为表里。属火属阳。小肠的生理功能:①主受盛。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小肠受盛功能主要表现在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食物。在病理上,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②主化物。化物,变化,消化,化生之谓,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在病理上,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③主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在病理上,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
3六腑之胃: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胃的生理功能:①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在病理上,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②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将食物消化为食糜的作用。在病理上,若胃的腐熟功能低下,就会出现胃脘疼痛,嗳腐食臭等食滯胃脘之候。③胃主通降;是指胃脏的气机宜通畅,下降的特性,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在病理上,如果胃失通降,可以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胃失和降之证,或恶心,呕吐,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④喜润恶燥;因为胃为阳土,胃以阳体而合阴精,阴精则降,胃气下降必赖胃阴的濡养。胃之喜润恶燥与脾喜燥恶湿,阴阳互济,从而保证了脾升胃降的动态平衡。
4.六腑之大肠: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段紧接肝门,包括结肠和直肠。主传化糟粕和吸收津液。大肠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五行属金,属阳。大肠的生理功能:①传导糟粕;大肠主传导是指大肠受小肠下移的饮食残渣,使之形成粪便,经肝门排出体外的作用。②吸收津液;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饮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之后,将其中的部分水液重新再吸收,使残渣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大肠的病变多与津液有关,如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则水谷杂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大肠实热,消烁水分,肠液干枯,肠道失润,又会出现大便秘结不通之症。
5.六腑之膀胱: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位于下腹部。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膀胱的生理功能:①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步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②排泄小便;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适度,则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③开合作用;膀胱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故称之为“津液之腑”“州都之官”膀胱赖其开合作用,以维持其贮尿和排尿的协调平衡。④肾合膀胱,开窍于二阴。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固摄和气化功能。若肾气的固肾和气化功能失常,开合失权,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以及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
6.六腑之三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它脏腑器官均在其中,三焦将躯体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①通行元气;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此部位的气虚现象。②运行水谷;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这是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③运行水液;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失常,水液输步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