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脑袋蒙圈之前把今天的日更整完。
今天5点起床,6点出门开了60公里回来,7点多一点,天还没亮就到了
真是起的比鸡还早~
中午没有休息,脑袋里像有浆糊一直转
下面就用我的浆糊脑袋说说我这两天学的4堂赵周《升级你的学习力》的课。
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如何使用便签法读书。
这里的读书专指成人阅读,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已知识为中心。这跟颜妍说的,先列出你的问题清单再去找书,还有剽悍一只猫讲的把书当做解决问题的医生有类似的含义。
说到这里我好像又犯了“附会旧知”的错误,那么“附会旧知”是什么呢?听我从头说起!
初识便签学习法
如果读书时看到喜欢的内容,不再只是简单的画线或者记住,而是用以下三个便签纸来解读:
I(大写字母!)便签: 把有用的知识提取出来,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写在便签上,贴在内容旁边。
A1便签: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越具体越好,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不足的方面。写出来贴在I便签旁边
A2便签: 下次遇到同类事件,我该怎么做,行动步骤是什么。写出来贴在A1便签旁边。
深挖便签学习法
看完上面是不是赶紧兴致勃勃的去应用啦?我就是这样,但是学习了第二节觉得,额,原来便签法大有深意。
I便签对应的是理解力。在写I便签时常犯的错误是用“旧知”去附会“新知”。看到一段话就随意认定,这个我之前看过,讲的不就是什么什么吗!如果一直抱有这种态度怎么能学到新东西呢,所以我们写I便签时要努力挖掘、对比出这段话和之前看到的有哪些不同,并描述出来。判断I便签是否合格的标准: 诠释、准确、清晰、致用。
A1便签对应的是反思力,容易犯的错误是泛泛而谈,不深刻。要知道那些著名演讲家在回答问题时,会停顿几秒(找实际案例),再缓慢叙述出自己的实际经历,最后很自然的引出答案(找案例后快速加工推论)。优秀的A1便签要描述自己的故事,标准: 鲜活、故事、对应、反思,这几点是不是和回答问题的演说家一样的套路啦!
A2便签对应的是执行力,最忌决心泛滥和感慨万千。要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执行步骤,并且结果可衡量。是否可衡量可以用冰箱理论,如果这张A2便签贴在冰箱上,一个月之后我能否判断出是不是可以撕掉它!
关于A2便签,我觉得冰箱理论应该大家的潜意识里都有,只是平时鸡汤喝太多,每天被自己的决心和感慨包围——光付钱买个课程就觉得自己学完了,成就感满满;光做完计划就觉得自己马上要实现了,按捺不住激动。
冰箱理论不是你不会用,而且你不想用!
大家好,我是云寒,这是我坚持日更的第128篇,喜欢请为我点赞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