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
最近读的书大部分就来自于亚马逊上排名靠前,或者是微博上大V们的推荐以及微信公众号、知乎上的推荐。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书都能成功的吸引我的注意。很显然,也并不是所有引起我注意的书都是我的菜。比如这本《皮囊》。
图片来自于微博蔡崇达,1982年生人,闽南人。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作者是他,这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翻开书,先是三篇序文。
第一篇出自韩寒,也就是编者序;
第二篇出自刘德华,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第三篇出自李敬泽,认心、认人的《皮囊》。
有三位大家保驾护航,这本书不意外成为现在的畅销作品。
嗯,李敬泽的序文写的相当精彩。文中道,“这是认心、认人的书。”这种如回忆一般的作品是需要相互理解,是认人的。蔡崇达和我所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年龄、文化、接触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不能将我带入到他的大门里面也不算意外。
图片来自于微博西方之巫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要认识你的他人。
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才会知道自己是谁。这个是苏珊·桑坦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全书一共有14篇文章。分享几篇现在能回想起来还比较印象深刻的东西吧。
《皮囊》
阿太对自己的狠,对皮囊的不在意,以及那句“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
母亲对于建房子的执拗程度让人觉得可怕,欠债,甚至几次差点交不起学费,也要坚持一层一层的盖房子,她有她的理由,那是对于父亲没有表达过的从未说出口的爱情。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和死亡的距离很近很近,很压抑的一篇。
《张美丽》
在那个时代那个小城市,新旧思想的碰撞,当很多东西不能被大众接受的时候,人们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嘲笑和抵触。
《阿小和阿小》
有趣也觉得心酸,同样的名字不同的人生,曾一度追求的繁华终究不过过眼云烟,所有的幸与不幸又怎么通过简单的唯一认证,终归判断的标准在人心。
《天才文展》
这篇文章曾经做阅读的时候就读过。我能想象到一个思想认识很局限的孩子规划自己人生是多么的艰难,这种局限不是自己能够解决改善的。人还是要放长远看,不要把事情过分的放大,有时候越是在乎,越容易迷失自己。
《厚朴》
厚朴就是hope。厚朴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空洞的口号,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但只是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从而做得事情越来越出格,自己也越陷越深。作者本人不是没有梦想,也不是没有激情,只是将梦想和激情内敛起来,寻求各种可能去实现。梦想或许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足够努力之后才会发光。
图片来自于微博写作就是再过一遍。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把栏杆拍遍。把心再伤一遍。我不能肯定这本书是什么,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说还是自传,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文学没有那么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学是轻的。
有网友评论这本书说:写家人的几篇,还只是做作而已,写同龄人的基本上是小时候比我牛逼的现在在镇上当广播员工资一千块嫉妒死我了;大学的时候活得比我精彩的(还是比我这个小镇青年低端得多的山村青年)当了乡村教师还死了,而我在北京奋斗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唉呀我这些“朋友”怎么都能那么活呢怎么不学学我的成功路呢?
其实,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
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找到我的信仰。
你呢?
书摘
——表面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实上,我讲每句话的时候,总担心会冒犯他人。我总在拼命感知,人们希望听到什么?如何表达到位?说不出的恐惧,恐惧自己成为别人不喜欢的人。为什么这么需要让别人喜欢?或许是求生的本能。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
——在我的理解中,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几个建筑物,家,就是这片和我血脉相连、亲人一样的土地。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