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在有法,古来多有名家论之。盖方法者,至要也。读书如得法可少走岐路,省精力而事半功倍。不者,虽皓首穷经,终浑浑噩噩无所得也。固学子不宜慎乎?
虽然,吾小子亦勉而求之也。昨日借二书,其一《怎样读书》胡适等,其二《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将相互参阅,先讲《怎样读书》。此二书,一中一美,一为短文杂集,而出于多人之手,皆中国民国以来大学问者。旨在个人读书方法之大略。一为美国艾德勒与范多伦两个合著之专门论读书方法之书,其书有理论有方法练习之步骤,条理清晰,专业性强。
大抵中国书发其深旨,谈意义者多,而少论其详该。而欧西书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之宗旨,书多有详细论证,有理有据。
故读中国古文书,非深敏于学者,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而读欧西书,则谆谆善诱步步为营,知其所以然,然后知其然。
今略记《怎样读书》一书中有资参考之方法者如下(勿怪吾记流水帐也):
胡适:
读书为求智识及做人。一要精二要博。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观书勿认错字;口背书烂熟;心到须一参考字、词典,类书等;二做文法上的分析;三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手到则须: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抄录备忘、提要、记录心得、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之文章)。博则什么书都读。
章衣萍:
一、读熟,读多,克期(一本书拿到手里,定若干期限读完,就该准期读完。——十八岁于南京温书,请教自胡适)。
二、不懂则问人、查书。务求懂。
三、应学通一两门外语,如英文、日文,以作研究外国学问的工具,单读中国书不够,应多读外国书。
王云五(发明四角号码查字法):
多想、多读、多做、多看。
另学自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先把头十页念熟,读到第二十页时就把头十页写出来,没人改文呢?就把自己当先生,自己改了一遍。等到读第三十页时,又把自己写出的东西和原文对照一下,这样,书上的文字就是他的文字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可以学以致用。
王云五有次在美国十天看了一千多本书,因为每本书都有索引。所以他说读书一定要学索引。
马寅初:
一、作息有时——读书、运动每日定时;
二、跑山与冷水浴——晨跑山吸清新空气再读书,精神加倍,晚睡前冷水浴谈书至深夜,亦能鼾睡,无神经哀弱之弊;
三、摘取精华——每读一书,必取其精华;
四、随意留意——亲手笔记详记谈话;
五、不堆积——今日事今日毕;
六、利用机会——碎片化时间;
七、立志——读书者以读书为目的;
八、继续努力——毅力坚持。
江问渔:
一、选书;二、精读或略读;三、动手做表解、摘录、评论。
读书三戒:
一戒盲读,不加选择,一会要看这类,一会要看那类,徒耗时间,一无所得。
二戒浪读,虽经选择,而不确定目标,且忽作忽辍。
三戒死读,不反省,不详察,不求与事实相考证。
(我基本上都犯了,经常这类书没看完,又去看那一类书,决定好了要去通读历史,却看看停停,杂看他书。)
最后,还有“写日记”。近代成功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不靠日记的。可以记读过的书,时人名言,个人感想。日子越多,材料愈富,经验也就不断增加。
朱光潜:
一、凡事值得读的书,至少需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现货醒豁全编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二、读过一本书,须记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丰子恺:
诗歌、小说、文艺,可闲坐草上花下或奄卧在眠床中阅读。读外国语或知识学科的书,必用笨功。
第一,要通一国的国语必须学三种要素,即单词、语法和会话。
“单词”学习方法:
如果要读某一本外文书。先把书中所有的生字写成纸牌,放在匣子(夹子也可)中,每天摸出来记诵一遍,记牢的纸牌放在一边,记不牢的放在另一边,以便明天再记。每天温习已经记牢的字,不死忘记等到全部寄送了,然后读书,便觉得痛快流畅。
熟读外文字典。如可计划每日记20个字。
“语法”学习方法:
例如拿一册英文《圣经》和一册中文《圣经》并列在案头,一句一句的对读,积起经验来,便可实际理解英语的构造和各种词句的腔调。也可以此法读世界名著。如果学两门外语。比如英语和日语,就可以拿英日对译的丛书来读。
“会话”学习方法:
学外国语,必须通会话,与外国人共处,最便于学会话。但没有这样的机会,就用笨法子。熟读。
选一册良好的完全的会话书,每日熟读一课,克期读完。
每读一遍,用铅笔在书的下端画一笔。最后凑成一个“讀”字。例如第1天读第1课,读10遍,每读一遍画一笔,便在第1课下面画了一个“言”字旁和一个“士”字头。第2天读第2课,亦读10遍,亦在第2课下面画一个“言”字和一个“士”字,继续又把昨日所读的第1课温习5遍,即在第1课的下面加了一个“四”字。第3天在第3课下画一个“言”和“士”字,继续温习昨日的第2课,在第2课下面加个“四”字,又继续温习前日的第1课,在第1课下面再加了一个“目”字。第4天在第4课下画一个“言”字和“士”字,继续在第3课下加一“四”字,第2课下加一“目字”,第1课下加一“八”字,到了第4天而第1课下面的“讀”字方始完成。
“讀”字有22笔,故每课共读22篇,即生书读十遍,第2天温5遍,第3天又温5遍,第4天再温两遍。
第二,对于知识学科的书的读法。就是要把握其事实的系统,分门别类。需从大处着眼,不可从局部着手。例如研究地理,必须原原本本的探求世界共分几大洲,每大洲有几国,每国有何种山川行胜等。在读毕之后,你的头脑中就摄取了地理的全部学问的梗概,虽然未曾详知各国各地的细情,但地理是什么样一种学问,我们已经知道了。
故把握系统,是读知识科学的书籍的第一要点。头脑清楚而记忆力强大的人,凡读一书,能处处注意其系统,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分门别类,作成井然的条理,虽未到书中详叙细事的地方,亦能知道这详叙在全系统中哪一门哪类哪一条目之下,及其在全部中重要程度如何。这仿佛在读者的头脑中画出全书的一览表,我认为这是知识书籍的最良读法。
用一本笔记本,分门别类,来画出全书的一览表。
章衣萍:
文学生也应看下列科学常识书:
一,社会科学的书。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经济史观,人类学等常识。
二,伦理学心理学的书。懂得一些思想法则,心理现象。
三,自然科学的书。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懂得一些天、地、人、物的历史和现状。
童行白:
怎样提高读书的速率和效率?
(一)速率。读书的形式有二:一是朗读,二是静读。
朗读出声,慢,不论。
单论如何增进静读的速率?先从眼球的活动说起。
(A)识别距
眼球一转动间所能知的范围,凡识别距广的速率必高,反之必低。影响因素有三。一,阅读材料的深浅不同。材料一深,理解难度提高,影响眼球的转动,识别距的范围便缩小,反之则增大。二,阅读的目的不同。任意浏览,不求甚解或不必记忆,则识别距亦自增大,如求理解,眼停次数增多,速度便减低了。三,阅读的形式不同。如朗读,因发音的牵制,则缩小了识别距。
(B)眼停时间
即眼球转动所费的时间。费时愈短,则速率必高,反是则低。
眼前时间和识别句的关系。眼停时间短,识别距阔,反之则识别距窄,前者速率高,后者速率低。所以我们读书时,不但应促进识别距阔广,同时也应使眼停时间减短。
(C)回复眼动
即已经看了的,因尚未理解其意义,重复再看一遍。回复眼动的次数越多,眼停的次数也越多,费时也长,效率也小,这种动作和读书能力的优劣,适成反比例。我们要提高读书的速率,首先要减少回复眼动的次数,然后方达到目的。
(D)扫视
从琴行的木椅子到支行的手一致,这种引动叫做扫视,虽然和阅读没有多大关系,但动作错乱过多,也很妨碍阅读的速率。如读了第2行便读第4行,或读完了第2行再读第1行等。这样浪费时间,就影响速率不小了。
叙述完了眼动的经过,则我们对增进速率的结论是“养成有规律的眼动”。至如何养成有规律的眼动?则只有努力练习。
(二)效率
读书的速率固然重要,然徒增速率而收不到效率,则已读与不读等,徒浪费时间罢了,故同时应注重效率。所谓效率可分下列三种:
(A)理解。
我们每读一书,应了解该书的要点,然后才不至于浪费时间。据海欧(Huey)、奥白兰姆(O'Brien)的实验,则速率高的理解力益高。其原因一是阅读书籍的深浅关系,意义深奥的于理解力自然较低,若意义显浅自易于理解,这和识别距的情形,适成正比例。其二是禁毒时专心致志不为发言所牵制,只由视觉器官直达中枢神经,不必再由视觉器官转听觉器官以达中枢神经,神经的运用既专一,则理解自然提高。
至于如何能够达到提高理解能力呢?
这除了继续用提高速率的方法外,同时每读一书时,先须预拟问题,或预悬目标,在读完此书时必须能找到预拟问题的答案和决心,或约同伴互相考察,互相竞赛,则成绩自易于表现。
(B)组织
这里所谈的组织是着重内容的认识,并且注重读完一书后,是否能够组织成为一系统的知识,或读文一书后,是否能将新收的材料和已一读过的书联系在一起,而形成一有系统的知识。因为我们读书是猎取前人的经验,以减少自己的错觉,以达到生活的充实。故组织的功夫是不可忽视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应用提高速率和理解的方法之外,还应加上做大纲,做表解,做结论等。
(C)记忆
理解和组织两项固然是读书的要素,然而记忆又不可不增进。
要达到记忆力的提高,只要具备有记忆的决心,好像我们是去准备应试的决心和把已知的事和新知的事联属在一起。看到a 就联想起b。
其次是多复习,做大纲,做总结,或时时加以追忆,都能增强记忆的。
傅东华:
英语教员杨绵森教的读英文的方法:
看英文书,乱看书,不要翻字典。他说读英文和读中文并没有两样。若读英文,你的基础字汇当然不如读中文那样多,那么你先找浅的书来读。比如你拿起一本书来,不翻字典也可以看懂十分之七八,那本书你就可读了,不然你就得再找一本更浅的。同是一本书,一生之中也许不止读一遍。今年读的书觉得意思朦胧,明年再读就清楚多了。总之要读得多,读得快,起初时尽管不求甚解,慢慢的自然一层透彻一层的会心得解。严济慈君即用这个读书方法作基础而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曹聚仁:
第一,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第二,有胆量背叛自己的文师。
第三,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
以上各大家的读书方法,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特别是学习外文的方法,我觉得非常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