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收到好友赠的小说——《活着》,开篇的几句话就让我甘之如饴,13万字的小说,读完之后已是深夜,匆匆睡去。谁知,一夜的模糊的梦境,竟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本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福贵回头观望生活的那种落拓以及与生活和解的智慧。作者刻意设置的第三方视角,在深切体会生活的悲惨及戏谑间隙露出的那种微妙的安全感。小说之外,不禁让人反思: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时代大背景是生活的底色
福贵出生在地主家庭,却因生性浪荡而败光了家产,落得一个佃户的身份,从此一家三代人的命运被改写。
内战期间,福贵被抓了壮丁,远走他乡,餐风露宿,在死人堆里打滚,生活好不凄惨。
后来的土改,让原本得了宋家田地的龙二,被收押,因不服管教而失了性命。
三年的大饥荒,让原本清贫的村民终年不食米味。
其后的文化大革命,更是让做了县长的春生,不忍羞辱而自了余生,就连憨厚的村长也受了不少拳脚之苦。
这些天灾人祸,让生活显出狰狞的面貌,这样的生活,只能说是:活着就好。
但是,我还是能时不时从小说里看到,生活的些许美丽的滋味。比如从战场返家,福贵一家团聚的瞬间;比如围观龙二受刑而不得,返家的福贵心中的那份窃喜;比如饿了良久的一家人,从老丈人淘来大米,围坐家中喝粥的幸福。
或许,对于福贵而言,苦难也是幸福的注脚。
善良是苦难生活的一剂良药
正如福贵自己说的,他一定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才有福份娶到爱珍这样贤惠、善良的妻子。在我眼中,他的妻子才是他这个家幸福的源泉。在他家徒四壁的时候,妻子并没有抛弃他,而是与他一起同甘共苦,兢兢业业的把持的家务,他才有了在那样的时代下的一个安乐窝。
而他的女婿——二喜,虽然是个歪头,但是他对于凤霞的爱,却是书中难得的温情时刻。凤霞三岁之前还是大小姐,但是家道中落之后,并没嫌弃,而是任劳任怨,就算后来因为没钱看病而失了声,也没有一丝半点的怨气。甚至是被送给别人做了丫鬟,也还是想着自己的一家人。福贵最终因为不忍而带着她回家的那个片段,让人不禁泪目。
这一家人身上的坚韧与善良,让我不禁对人性充满了希望,那些艰难的日子,也少了几分狰狞,而多了几分温情。
与生活和解才能活得宽慰
经历了父母,妻儿,女婿,甚至是孙子的离去,福贵还能在街上救回一头老牛与自己相伴,相信他心中必然不仅仅还存在着一份善意,更有一份与生活和解的大智慧。
在作者眼中,他是与其他老人全然不同的存在,他“对自己的精力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的讲述自己”,“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的重读此生了”。
我感叹于福贵顽强的生命力,更加敬佩他从苦难生活中汲取的那些智慧,坦然的接受生活的安排,活着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