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里看到一个被众人称赞的教育孩子的案例:妈妈带孩子乘坐轻轨,孩子在车厢里拿着酸奶乱跑,妈妈让孩子坐好不要动,孩子不听,结果摔倒大哭,酸奶洒了一地,其他乘客都扭过头看。孩子大概摔疼了,想让妈妈抱,妈妈说“想抱就不准哭”,孩子立刻不哭了。然后,妈妈拿出纸巾和垃圾袋,让孩子把地上的酸奶擦干净,“自己做错的事,要自己负责收拾”,又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犯的错误,让孩子向周围乘客道歉。孩子照做之后,妈妈终于在他的脑门上亲了一口,把他抱了起来。于是,大家都称赞这位妈妈会教育孩子,感叹要是天下的父母都如此,世上就没有熊孩子了。
其实我曾经也有类似的做法,现在看来,“想抱就不准哭”,这是对孩子的威胁。“要孩子自己收拾”和“要孩子向周围的人道歉”,这是对孩子的改造和控制。
儿子五岁多的时候,在小区里骑自行车,撞到一个小姑娘,没有受伤,但小姑娘哭得很大声。我为了表示公允要儿子向小姑娘道歉,儿子却死活不肯,跑回了家。我跟小姑娘说,我一定会要他来道歉。
回家以后我以为他是害羞,跟他说了很久,但他就是不肯下楼。一心想要改造和控制他的我气坏了,因为耐心地说了这么多都没用,我发火了要揍他,他大哭着说,因为那个小姑娘说要打死他,他害怕。
孩子都这么恐惧了,气头上的我居然还在逼他,一定要下去道歉,因为我想让他知道做错事情就要承担责任,因为我已经跟小姑娘承诺一定会让他去道歉,而小姑娘也不可能打死他。印象中我好像还揍了他一顿,最后他被我逼着下了楼,结果那个小姑娘已经回家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错得有多离谱,我不该通过这么激烈甚至神经质的方式强迫孩子道歉,不应该许诺小姑娘我儿子一定会去道歉。我脑补了孩子以后总是害怕道歉的情景,小姑娘说我食言的情景,这都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恐惧和害怕被评判的羞愧。而对于孩子说害怕道歉的原因是害怕被打,我却没有深究,其实这才是我更应该关心的问题。
无意间犯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错误能让我们从中学习,我却把孩子的犯错当成了一件必须受惩罚的事,让孩子对犯错这件事有了阴影。
于是儿子现在害怕犯错,总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指出他哪道题不对时,他会想出一堆的理由来撇清责任,他会说这个只是不小心做错了,或者刚才没注意,这道题不算……他为了证明自己对,会找各种借口,会给别人贴上错误标签。
我之前一直不懂为什么他会抵触承认错误,觉得他的思维方式很奇怪。现在终于明白问题的根源在于我,是我放大了错误,让孩子觉得犯错后肯定会受到否定,被强迫改正,甚至受到惩罚。于是他害怕承认错误,急于撇清。
好的解决方式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既然孩子有顾虑不愿意道歉,那我可以代替他先道歉,回去后再询问他原因,安慰他小姑娘不会打死他,我会保护他。
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可能更好的处理方式是孩子摔跤了,就安抚一下他,和他一起擦掉酸奶,如果打扰到别人,就说声“抱歉,打扰了”。
无论发生什么,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本身,不夸大处理,不威胁,不控制。
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不怕犯错,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