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孩子是个小胖子,2岁多了,爱跑爱跳见人还爱打招呼。但是他的招呼并非语言,而是单调的“啊~啊”声。父母也多次试图教他说话,但每次效果都不理想。街坊四邻里流言四起,说这个孩子可能有点傻,智商出了问题。当然也有人比较理智,告诉这家人孩子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或起码是口部肌肉有问题,让他们去医院诊断一下,结果果不其然,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干预,孩子语言、注意力、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进展了很多。
不说话的不一定都是弱智
语言发育迟缓的形成原因很多,先天发育方面的听障、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统失调、智力低下、粗大动作发展不到位、ASD谱系障碍等都能造成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不过并不是每个不说话或说话晚的孩子都是智障,具体的原因得经缜密的医学检查和分项的能力发展评估才可确定。
器官发育上没有疾患的“单纯”语言发育迟缓被称之为称为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或发育性语言迟缓。这种语言障碍一般在心理情绪上也无明显异常。但由于语言交流的困难,这类儿童小时候常出现焦虑、抑郁、退缩、违拗等行为问题;学龄后则可能出现阅读、理解和计算困难等,难以融入普通的班级学习,有些孩子还因此无法进入小学或幼儿园。同时,由于有些孩子“内部语言”发展比较正常,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并可进行简单的交往活动,对父母也能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所以早期很难察觉。在智力结构上,他们往往言语部分差而操作部分没什么问题,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是分离的。
总之孩子不说话不能轻易断定为智商问题,发现迹象后应该及时带孩子进行诊断和评估。
语言发育迟缓的迹象
判断语言发育迟缓有一些明显的迹象可循,现在医学上的标准是:孩子24个月,能说出来的单词量少于30个;30个月的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也就是一次说话少于3个单词;30个月的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结构表达是指短语或句子,如:形容词加上名词“大苹果”,名词加上动词“我要吃”等。国外学者将18-35个月儿童仅有语言发育迟缓者,定义为"later talker"。
以上的概念比较学术化,按照咱们普通人的经验,以下的迹象都是明显的语迟征兆。首先,语言发展起步年龄晚:孩子一般一岁左右学习语言,如果在两三岁时才开始说话并只能掌握少量词汇就要注意了。其次,语言发展水平慢:正常的小孩二到三岁的词汇量不断成倍增加,但语言发育慢的小孩反反复复的就只会几个叠词,并且这几个词要反反复复教很久才会。另外,语言发展言语质量差:含混不清、词序颠倒、语音质量差,词义理解能力不强等。除此之外,由于语言发育迟缓常伴有智力问题和其他能力发展的滞后,部分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乱扔东西、与别人缺少目光接触、烦躁、多动、不合群等行为。
训练,训练还是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很可能带有智力方面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讲达不到“弱智”这个标准。课无论如何,必须重视针对性的评估和训练。不说话,不仅是构音器官的问题,也不仅是智力的问题,而需要考虑生长发育、教育方式、家庭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和针对性的训练。
经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安坐能力、回应能力、模仿能力等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主动表达的欲望也会增强。这时候趁热打铁,就可以训练孩子良好的主动社交行为和自理能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