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提出了人的有限性观点;康德认为,人的理性认识是有限的,自然界很多秘密是人类理性所无法认识的。
康德在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一种深刻看法,即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只能认识和人的感觉经验有关的现象,那个超出感觉经验的世界,人的理性是无法认识的。用康德的话说,自然科学只能认识经验现象界,无法认识物自体。
康德说的现象界,就是和人的视觉、听觉、时间感等有关的经验世界;物自体则是感觉经验背后的世界,这个世界神秘不可知,已超出理性认知范围,不是科学认识的对象。
康德提出的这种看法,深刻而富有启发性,和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都认为,真正的自然之道,是理性无法认识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类似于康德的物自体,它深远而神秘,无法用理性语言说出。
庄子说的更明确,他指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追求的知识是无限的,以人的有限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其实是徒劳一场。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的大小、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的,和人的主观意识有关,所谓理性知识皆如梦幻泡影,并非真正的知识。
另外,现代量子力学也已经证明,人的知识和观察者有关。人们通过各种科学手段,观察和研究外部世界,其实已经对世界造成了某些影响,所以,绝对客观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用康德的话说就是,自然界向人生成,不是世界影响了人,而是人影响了世界;从认识的角度说,人的理性只能限于经验界、现象界,无法到达物自体。
康德提出的人之有限性思想,影响很大,和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文化思潮密切相关。如尼采、海德格尔、加达默尔、德里达等思想家,都受到了康德思想的启发、影响。 康德的道德、宗教思想,既体现启蒙运动精神,又不否认上帝的存在,思维方法比较辨证。康德思想首先体现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精神,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博爱,只是作为哲学家的康德,并没有在哲学著作中空喊口号,而是把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精神,完全融入到其思想当中,先后写作了三大批判。
比如第一部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探讨人的科学理性问题,即理性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康德认为,自然科学知识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先天的理性范畴,如因果、质、量、可能性。在康德看来,这些理性范畴好比是认识的模式,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这种先验理性的看法来自于法国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
除了具备先天理性范畴外,科学认识的产生还需要材料,即通过人的感觉经验形成的现象界,知识材料主要和人的时间、空间感有关,康德称为时空直观。
最后,一旦人的先天理性范畴和后天的经验材料相结合,科学知识就产生了。康德称这一过程为“自然向人生成”,所以,人的理性认识既和先天范畴有关,又和感觉经验有关,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有关。
对于第二部《实践理性批判》主要探讨了伦理和宗教问题。
康德哲学既继承了启蒙运动精神,同时又蕴含独特的思想。
和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康德同样反对宗教迷信和盲目崇拜,大力提倡理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他认为,那些所有值得怀疑的思想、看法和意见,都应当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
但是康德又不完全否定上帝,他认为,道德领域需要上帝,人的道德良知需要上帝支持。为此,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专门探讨了道德可能的先验条件,以及道德良知和上帝的关系。
在康德看来,人的道德良知是先天的,来自于每个人都有的普遍道德判断——人不是手段,是目的。这种道德良知和上帝有关。
据此,康德虽然在理性认识层面否定了上帝,但又在伦理世界重新请回了上帝。这就是康德哲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之一。
康德提出的宗教伦理思想,或者叫伦理主义基督教思想,对近代自然神论以及施莱尔马赫等人的神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看,无论对启蒙运动的贡献,还是对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康德哲学所产生的作用及其意义,都显得非常重要而突出,所以康德始终是西方人心目中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深受西方人的喜爱和崇拜。


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