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逻辑层次
先上图
对逻辑层次的思考逻辑层次(NLP)是一套判断事情是否该做的思维模型,从六个层次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整理,在1991年推出。
信息量大爆发的时代,我们每天有太多的事处理,太多的事可以忙。时间管理告诉我们把事情按紧急必要分类,流量爆文说盯紧你的目标,究竟如何能清晰明了的洞察外在,探清内在,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获得一些帮助。
情感体验:
在了解了这个工具之后我们先来想象一些场景,在焦头烂额问题得不到解决心烦气躁的时候,看到一张这样的图会有什么感觉?启发?帮助?我想在糟糕的情绪下,第一的反应会是排斥,因为此时你只聚焦在当下的烦恼上,觉得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那么深呼吸一下,再看一下这张图,你知道这是一个逻辑层级,它是来帮助你的,那么现在的问题,卡在了什么环节,有没有对应的突破点,如果按照这个层级来看,跳脱现在的身份,换一个身份,扮演的角色,从那个视角的塔顶开始向下思考,是不是就会有些其他思路,会不会觉得有些开悟,至少你现在不完全聚焦在焦虑上了,这样也实现了一种情绪调频。
对逻辑层次的思考基督徒信奉耶稣会说,神啊帮帮我吧,佛教信徒信奉佛祖会说佛祖保佑,宇宙论讲吸引法则。对于无神论的我来说,结合这个逻辑层次理论的思考,想说说我对内在高我的观点赞同。我认为很多宗教,不同的信仰依赖体都更像是一个内在高我,内在神的代表,内在的觉醒让你知道你本具足,用塔顶的高我指引接下来的层级,所在较低的层次不一定会影响到较高的层次,但较高层次的转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底下层次。
说一个曾经发生的事,我在打羽毛球时遇见过一个加拿大华裔的小弟弟,年纪轻轻的他背着十公斤的全部家当在假期穷游,从韩国,台湾,又转站日本,路过球馆想着很久没玩儿就进来转转,打了几下就知道他是大神就向他请教,他当时训练我四点跑动,告诉我的话记忆至今,我抱怨我打不到球,他说你知道答案的,你知道球在哪里,就是这样的话让我很多时候都可以与自己和解,与问题和解。
行为影响:
个体
运用这个思维模型我们可以更清晰自己的需求,需求产生不同的行为。我们知道习得性无助这种来自潜意识的心理,通过运用这种模型摆脱潜意识里的固定思维,或者说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放到潜意识,养成一种习惯,改变潜意识,正向思考,也是这个模型能带给我们的变化。
他人
昨天刚好在听樊登读书讲非暴力沟通,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妈妈说她不得不做饭给全家人她真的受够了,在跟作者沟通之后,她回家告诉了家人她不想做饭了,在那之后,作者碰见了他的孩子结果他的孩子告诉作者说,我觉得是不是我的祷告实现了,谢天谢地,她(那位母亲)终于可以不用在吃饭的时候发牢骚了。其实她因为做饭发牢骚的影响已经远比她不做饭带来的影响大的多了。
诚然这个例子是讲沟通的重要性,不过结合今天的逻辑层次模型,如果妈妈在受到这样的困扰时便开始自省思考,我的愿景是有拥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我不仅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是妻子,母亲,也是内在的源泉,我想让家里的每个人都快乐,喜欢干干净净的家,家人都可以吃的营养,维持健康,需要这样的流动我本身也需要是这种状态……这样一点点递推下去,采取行动,我想这位母亲也不会如此常年局限在自己扮演的苦情委屈角色中。不得不做是常态,应对不得不需要高层级对自我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选择事件本身,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行为改变态度。
当我们有了高阶的心智,想来下面这段诗,关于客观,不带评判的观察,我们也会更有体会。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