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案”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强调了朱元璋肃贪反腐的决心,数万涉案官员被杀,刺激到了地主阶级,又杀了主审官以平民怨。
朱元璋已经淋尽了地主阶级给他泼的雨,所以他要撕烂所有地主的伞。
剥皮、灌肠、凌迟……种种酷刑恐吓之下,还有胡惟庸案、空印案的血的教训在前,贪官依然层出不穷,生动说明物极必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圣则无敌。古往今来,圣人少之又少,这种无敌还是针对他自身层面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获得自身精神层面永久的满足愉悦,不会被任何人任何事打败。
理想的廉洁国度是不存在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就如大同社会,只能作为遥不可及的目标。
洪武年间的官员,待遇低不说,还有今朝无明日,时刻担心自己被杀。
“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
洪武年间,不存在“天高皇帝远”的说法,只要皇帝想,天涯海角的官员都能杀。
郭桓案所涉赃粮到底是两千四百多万石,还是七百万石,只有当事者才清楚。无论哪个数字,在当时来说,都是达到天文数字级别的贪污,不被法理与道义所容。
这件事反应出来的记账篡改数字弊端,还给我们留下了便利。
“郭桓案”后,朱元璋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这一记账方式沿用至今,正式的借条、收据之类的财务凭证,在填完阿拉伯数字后,还会再填一遍大写数字。
防呆思维,朱老板倒是用得很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