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
大学期间真的不需要“结伴而行”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把这个问题放到QQ空间,问同学们的意见。收到以下留言,整理如下:
一、结伴派
个人觉得还是不要搞独立,总是独自一个人。其实,有时候从身边的人身上可能学到更快,毕竟人是群居群体,早晚是要步入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程姐)
结伴而行,在你迷茫彷徨给你一记警钟!有何不可?(赵莹莹)
人,是群居动物。(程傲霜)
需要,我觉得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的,距离可以产生美,有时也是会越来越远,结伴而行,伴的不是那个人,而是那颗想要亲近的心。(刘闪闪)
二、独立派
不需要,做自己。开始很难,慢慢的就习惯了。(周毅伟)
追梦的路上,总是孤独的,前途虽有阴影,是因为背后有阳光啊!(韩金涛)
曾经有一个人告诉我为什么总有人不合群:“因为浪费时间,和大部分人打成一片的代价是你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自己三分钟搞定的事情一旦有了陪伴可能30分钟都搞不定。而且一旦形成了讨人喜欢的形象,此后会不断有人要求你陪同他做这做那,拒绝他都是相当耗功夫的。所以我只保留个位数的亲密朋友,大多数人我们保持见面点个头朋友圈互相点赞的关系足够了。真的,世界上很难有比讨同性朋友欢心更容易的事了,区别在于你想不想这么做。我理解有人喜欢陪伴,也希望别人尊重我喜欢独处。”(高云)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钱玲)
我记得有个人跟我说过,在大学里,一个宿舍,六个人,六个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法,怎么活,怎么过,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内心坚定,制定好计划,明确好方向,走自己的路。(李玉祥)
孤独是种认可。(王艳)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孤独难耐的时光。(张雪)
三、兼容派
如果内心坚定且目标明确,何须同行?如果迷茫而不知所措,找榜样结伴同行。(周倩倩)
应该在习惯“慎独”的基础上“结伴而行”。(张婷婷)
生活中可以结伴而行,但,学习中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杨平平)
怎么讲呢,作为有伴的冒泡:情侣没必要每天腻在一起,求同存异。看自己的书,泡自己图书馆,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当然,闲下来看一起爱看的电影,去一起喜欢去的地方。不说了,我学html去了,我家那口子在图书馆看BEC。(章宏磊)
因事而异,该自己独立完成的时候不需要身边多几个人,该“结伴同行”的时候也不要碍于自己那孤傲的性格而拉不下脸面。人是群居物种,偶尔也需要独处和自己待着思考人生。(徐章玲)
看做什么事吧,如果是考证考研,或者是兴趣爱好有个陪伴的人相互激励,如果是行走,吃饭,做一些简单普遍的事,我觉得可以单独,因为独立意识可以培养得很快,成长得也很快。(何加蕾)
独行快,众行远。(方宇)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的人和自己某一方面志趣相投比如读书,锻炼可以结伴而行,相互交流促进成长。有些事需要团队合作,也需要结伴而行。我觉得也要留时间给自己,一个人独处和自省,做喜欢的事。(江蓝蓝)
结伴而行是否需要得看做什么事情了。有些路一人走会很快,但一群人走会更远。比如:创业之路。(韩文丽)
伴,有不同分类,一起玩的伴,一起学习的伴,处对象的伴,诉说心事的伴,等等,不同时期的自己总会需要不同的人来陪同自己,一个人玩久了会无趣,一个学习久了会没竞争力,一个人孤单久了会觉得累,一个人想太多会抑郁,等等,所以,结伴而行是否需要,还是取决于当你一个人时,是否能承受那些可能会有的后果。(蒋洋阳)
【小结】
你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志同道合为伴,求同存异为友,萍水相逢为陌,水火不容为仇。
是否结伴,需要考虑1+1是否大于2的效果,还需要看内心的感受。如果在一起能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如果在一起不能互相鼓励,互相扶持,难道只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合群的标签,而去损耗自己的时间和心思吗?
影响你能影响的人,如果不行,就走自己的路。别因为他人的目光和闲言,影响了自己的脚步。
不管是结伴,还是独行,都不要忘记自己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