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感到奇怪,很多文学名著,虽然明知道是好书,能够增长知识和见识,但就是读不进去,常常读个开头就打瞌睡。
有时候看了一本小说,明明知道里面说的东西很假,甚至是口水话,没什么营养,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直一直读,读到深夜还不自知。
在《写作脑科学》一书中,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前顾问杨滢讲到,大脑对于看到的东西,所产生的的反应,是有它独特的“品味”的。也就是说,那些“上头”的文章,恰恰是打在了大脑喜欢的兴趣点上。
不论是观看影视剧还是读书,当看到一个情节触发了人的特定情绪,比如害怕、惊恐、愤怒、紧张、惊奇、兴奋、快乐等,就相当于触发了肾上腺素开关。
书中把激活肾上腺素的情绪称为高激活度情绪。为什么“爽文”“爽剧”如此让人欲罢不能,就是因为它们戳中了人的高激活度开关,让肾上腺素瞬间飙升起来。
第二种大脑的品味,就是镜像神经元。说白了就是这篇文章让你有了代入感。
什么是代入感?就是“听到了某个动词,自己也往往会在大脑里作出相应动作。”
比如年少时和家长坐在一起看电视,为什么看到吻戏时大家都会觉得不自在?那是因为在看的时候,彼此都在脑海中代入了动作,以至于看到吻戏就会觉得自己也在接吻被抓了现行一样尴尬。
书中还讲到多巴胺因素。这个因素个人觉得和肾上腺素飙升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多巴胺一直给大脑制造快乐的幻想,也就如“爽文”的爽点一直都在高速产生一样。
书中讲到,触动多巴胺的产生,有时可以是搞笑元素,例如90年代经典小品《吃面条》,为什么观众能从头笑到尾,就是因为连续不断产生的笑点,让观众欲罢不能。
那么除了搞笑元素,其他元素也能制造多巴胺吗?答案是有的。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国家宝藏》节目曾经朗诵过一篇描写李白的文章,当你读到这样的文字时,越读到最后,内心的情感越是翻涌上腾。
还有一个控制大脑品味的元素,叫作催产素。催产素的分泌,会让大脑产生信任、共情、忠诚等情绪,这些情绪又对应了亲情、友情与爱情。
所以说,大脑喜欢的故事,很多都会和亲情、友情、爱情有关。
就如许多影视剧与文学作品,描写爱情的桥段被人一用再用,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描写友情与亲情的故事也是让人欲罢不能。
这些元素,用书中的话说,就是终极的神经元武器,精准命中人的情感,让人忍不住一直读下去。
《写作脑科学》这本书,将人的偏好与大脑工作的规律相结合,详细为我们说明了如何利用大脑的喜好来创作文章。如果你苦恼于文章写完没人看,不知道如何去修改,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网友评论